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民國時期,戰亂頻繁,文化更迭,紫砂壺行業也承受著新舊文化的衝擊,這時期的紫砂壺,文氣稍減而匠氣稍多,普遍出現世俗化傾向,但其中亦不乏制壺名家和精品之作。今天我們就接上文,繼續盤點民國時期的紫砂壺大家。

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馮桂林

馮桂林是清代至民國初年紫砂名家範大生的徒弟,師出名門,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最終成為了一代花器宗師,是紫砂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藝師之一。

馮桂林擅長取法自然,其製品精緻細膩,深沉肅穆,線條簡巧沉穩,兼有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特點。

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馮桂林的壺上多有“卷翁”字樣的印章,因此有人認為這是馮桂林的號。其實不然,“卷翁”實則是汪莊茶葉行老闆汪裕泰的別號,因為馮桂林於1937年至1940年期間曾為杭州汪莊茶葉行制壺,因此這個時期的壺上均留下“卷翁”字樣。

馮桂林一生創制紫砂花貨精品甚多,僅新品種類就達200餘種。他還先後為汪裕泰、利永、吳德勝等公司制壺,聲望日隆。其傳世名作有福壽蟠桃壺、龍頭玉環壺、笠壺等等。不僅壺藝精妙,他也擅長雕塑,目前還有觀音、三腳蛤蟆等雕塑作品傳世。

黃玉麟

黃玉麟,清道光年間到民國時期人,祖籍蘇州,曾經被蘇州知名人士吳大澄聘請在家制壺。

黃玉麟所制的紫砂壺,多數是圓壺,特別的是,他將古代的青銅器和陶器的特色融入了紫砂壺設計中,形成了瑩潔圓潤、精巧工整、獨具特色的作品。其代表作“魚化龍壺”,現收藏在宜興陶瓷博物館。

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黃玉麟最突出的貢獻其實還不在紫砂壺上,而是開啟了紫砂假山工藝石景的先河。他透過自己的創意,首創了紫砂工藝假山石景,其假山石景奇峰巍峨,伴有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整體造型層巒疊嶂,使人清心悅目。

陳光明

陳光明,字“潤寶”,清道光至民國初年間人。陳光明自幼僑寓蜀山,善作紫砂玩具和果品,色形逼真,細巧玲瓏,為當時摹仿陳鳴遠作品的高手之一,當時有“仿鳴遠壺好手,明有陳光明,暗有江案卿”之說。顧景舟先生曾評價他,“陳光明乃同輩中技藝最精者”。

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陳光明的作品中以提樑式圓壺最為時人稱頌,譽為“光明提樑”。這款壺是陳光明首創,也是他的代表作,壺形以佛教的缽盂為基型,配以壺嘴與提樑,圓渾精緻光滑如玉。儘管後世多有仿製,但始終未有超越。

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李寶珍

李寶珍,蜀山南街人,家中世代制壺為生。

李寶珍是俞國良的愛徒,制壺技藝十分精良,藝與德同。俞國良對這個徒弟很是賞識,滿師之時還親自做了一套制壺工具送給他,以資勉勵。大概正是受了恩師的影響,李寶珍十分鐘愛五位貧家出身的藝徒,將自己生平所學傾囊相授,凡學成滿師的學徒,他都賜以圖本樣板及工具,勉勵他們努力前行。

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李寶珍技藝精到,但始終秉持匠心。風頭正盛時,李寶珍的壺一度非常搶手,有時候,壺剛出窯,壺體還燙手呢就被人取走了。但即便訂單再多,他亦勤勤懇懇,不容馬虎,不做粗貨。壺藝的講究,一如他的國良師父。

如今,斯人已去,傳世之壺唯留“葵仿古”、“紫砂大磨壺”、“竹鼠壺”、“傳爐壺”、“魚化龍壺”、“圓條壺”、“犀登壺”等,一如他的匠心精神,精緻永存。

盤點民國紫砂壺大家(二)

民國時代, 軍閥割據、外敵入侵、民不聊生,它風捲殘雲,盡是新舊交替的滿目瘡痍;但同時,民國時代也人才輩出,它孕育了自由之靈魂,手書蕩氣之人生。若非戰亂,也許這個時期會有更多名家名作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