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01芝龍崛起

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8月,經過與福建水師一番激戰,奪取澎湖列島失敗的荷蘭人,轉而

侵入臺灣南部,建立熱蘭遮城,開始了在寶島38年的殖民統治。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熱蘭遮城復原圖。現在的安平古堡,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曾經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

或許是上天的安排,同一時間,他們未來的剋星也在日本九州島平戶藩(今長崎縣平戶市)呱呱墜地。這個幼名福松的男孩,21歲之後將以另一個名字青史留名——鄭成功。

日後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走向,將和他的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日本平戶市鄭成功兒誕石。據說鄭成功母親在海邊散步,突然臨產,來不及回家,便在此分娩。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成功之父是誰?——芝龍!

鄭芝龍現在雖不如其子那般聲名顯赫,但在17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東南沿海卻是叱吒風雲的海上霸主。

明朝276年的歷史上,出現過三位頂級的海盜集團首領:

永樂年間的陳祖義、嘉靖年間的汪直、以及明末的鄭芝龍。

鄭芝龍,小名一官,生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福建南安人。“少落魄”,“性情逸蕩,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

南安位於閩南,負山濱海,地瘠民貧,自古流行販海求生計。直到現在,閩南商人仍然是中國最富有冒險和開拓精神的群體之一。當年那首傳唱一時的《愛拼才會贏》,正是千百年來這個群體的精神寫照。

因家庭生計艱難,17歲時鄭芝龍偕弟芝虎、芝豹前往當時中外貿易中心之一的廣東香山澳(今澳門)投奔舅父黃程。憑藉聰明能幹,天啟三年(1623年)舅父派他興販東洋,遠赴日本長崎。

初來乍到,人生地疏的鄭芝龍,

始以“賣履”為業,兼“為人縫紉以糊其口”

;很快便投入當地海商領袖李旦門下,倍受賞識,被收為養子。不久與華僑翁昱皇的養女

田川氏

成婚,她便是後來

鄭成功的母親

隨後又結識了海盜巨頭顏思齊。顏思齊,福建海澄人,經營中日貿易,生性豪爽,仗義疏財。因結交了大批流寓日本,從事海上冒險的閩南豪傑,被日本平戶當局任命為甲螺(頭目)。

小富靠儉,中富靠勤,大富靠運。

鄭芝龍不曾想到,李旦和顏思齊這兩位貴人,將在短短兩年內,給他的人生和地位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天啟四年(1624年),顏思齊與鄭芝龍等二十八人歃血為盟、結為兄弟,謀劃推翻德川幕府在長崎的統治。事情洩露,幕府派兵搜捕,眾人乘船出逃臺灣。

船隊在笨港(今臺灣北港)靠岸,決意在此開疆拓土。於是派人赴福建漳州、泉州故里招募移民,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開始了臺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

顏思齊因此被後人尊為“開臺王”。《臺灣通史》為臺灣歷史人物列傳,“以思齊為首”。

次年(1625年),顏思齊染病身亡,眾推鄭芝龍為盟主;同年,李旦病故,產業也由鄭芝龍繼承。他趁勢崛起,樹旗招兵,聚眾數萬,1626年已有海船120艘,1627年激增至700多艘。

屌絲逆襲的速度如此之快,堪比網路爽文裡迅速發家的霸道總裁。

他以臺灣為基地,大敗福建水師,佔領廈門,劫掠閩粵,馳騁臺海,所向披靡。

由於政治腐敗、武備廢弛,官軍的裝備甚至不如鄭芝龍的船隊。朝廷無力剿滅,又想利用這支勢力清除其他海盜,抗衡荷蘭人,只能對其進行招撫。

崇禎元年(1628年),鄭芝龍率部歸降,任“五虎遊擊將軍”,統率本部守海備邊。此時他麾下部眾3萬餘人,船隻千餘艘,縱橫南中國海域。

“海船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一船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

02成功抗清

正當鄭氏家族的事業如火如荼,蓬勃發展之時,時鐘的指標走到了1644年。

那是一個風雲突變的年份: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山海關。明清鼎革的大幕迅速拉開。

1645年,鄭芝龍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建立隆武政權,晉封平國公加太師。鄭氏一門朱紫,炙手可熱,福建兵馬錢糧皆領於芝龍兄弟,

“芝龍以虛名奉君,而君以全閩予芝龍”。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隆武朝建立時的全國形勢

為籠絡鄭氏家族,

隆武帝賜鄭森國姓朱,賜名成功,即鄭成功“國姓爺”的由來。

然而,隨著清軍以狂風掃落葉之勢,席捲半壁山河,南明小朝廷岌岌可危。政治嗅覺靈敏的鄭芝龍,也在悄然佈局人生下半場。

1646年,在清軍統帥博洛“今鑄閩粵總督印以相待”的誘惑下,他秘密遞表降清,撤除入閩關口仙霞嶺的防守。清軍長驅直入,俘殺隆武帝,

鄭成功的母親也在動亂中身亡。

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

鄭芝龍不顧眾人反對,前往清軍大營謁見博洛。鄭成功勸阻未果,遂至孔廟痛哭、焚儒服,說道:“若父親一去不回,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鄭成功畫像

一語成讖。

三日後鄭芝龍被挾持移送北京

,從此過上了形同軟禁的人質生活。

揹負國仇家恨,鄭成功一邊收編父親舊部,一邊招兵買馬,矢志抗清。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1646年鄭成功起兵抗清時的全國形勢

初起之時,從者僅三五百人,“船械兩缺,都旅單弱”,在清軍的阻擊下,一敗再敗。憑藉頑強的戰鬥意志,鄭成功

經過5年的對內對外鬥爭

,翦平閩南粵東沿海豪強,1651年初步完成了對鄭氏舊部的統一,取得了

海上武裝集團公認的抗清領袖地位。

之後鄭成功採取以金廈為根據地、收復漳泉為基業的戰略,佔領了閩南沿海地區。依靠沿海人民的支援,鄭軍倚海為長城,出沒波濤,滿洲鐵騎無所施其技;又與李定國等西南地區明軍遙相呼應,被清廷視為東南肘腋之患。

在長期的戰鬥中,鄭軍愈戰愈強,兵力擴充套件至二十萬人。

金廈地區成為東南抗清的中心。

1659年,鄭成功與抗清名士張煌言配合,率領八十三營十七萬水陸大軍北伐。

大軍首先攻佔定海(今浙江舟山),全殲清軍水師,解除了進軍長江的後顧之憂。隨後一路勢如破竹,連克崇明、瓜洲、鎮江,進圍南京;大江南北四府、三州、二十四縣聞風而降。張煌言部亦收復安徽一帶三十餘個府縣,一時江南大震。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鄭成功收復範圍

訊息傳來,清廷舉朝皆驚。一旦南京丟失,東南不保,整個長城以南的廣大漢族地區可能會重新樹起反清復明的大旗。年輕的順治帝一度驚慌失措,甚至因產生了退回東北的想法,而遭到母親孝莊太后的痛罵。

南京之戰本是鄭成功一生當中最輝煌最重要的一役,惜乎先盛後衰,演變成他

軍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慘敗。

被大好形勢衝昏頭腦的鄭成功,為清軍約降的緩兵之計所迷惑,頓兵堅城之下不攻,又允許將士們“飲酒卸甲”,

致使戰事拖延了一月之久。

清軍堅壁清野,將居民全部遷入南京城中,焚燬城外房屋;同時儲備糧草,置辦武器,整修船隻,為反攻做準備。冷靜下來的順治帝派出精銳的八旗軍由北京南下,又命令各地部隊星馳赴援。雙方力量的對比悄然逆轉。

七月二十四,清軍將領抓住對方驕兵輕敵、疏不為備的有利時機,兵分四路水陸進襲。不到半天時間,鄭軍多處營寨相繼被攻破,精銳部隊力戰不敵,全軍覆沒;剩餘人馬紛紛向江邊潰散,殘兵四竄,跳水逃命。

是役,鄭軍損失大小船隻五百多艘,兵員喪失十之六七。鄭成功匆忙率領殘部撤回金、廈兩島;張煌言孤立無援,敗走浙東,收復府縣盡皆棄守。北伐終告失敗,抗清局面大勢已去。

為阻斷鄭軍的經貿財源,清廷在降將黃梧的建議下,於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頒佈“遷海令”

。北起直隸(河北)、山東,南至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

內遷30~300裡,船隻一律不準入海。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遷界禁海範圍

凡遷界之地,船隻、房屋、土地全部燒燬或拆除,越界者不論遠近立斬不赦。

遷海令的實行,使沿海居民生計斷絕,離鄉背井,流離失所,“死亡載道者以數十萬計”。波及地區的農業、漁業、手工業和海外貿易都遭受巨大的打擊。直到臺灣被清朝統一後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延續23年之久的遷界禁海政策才宣告廢除。

由於連年征戰,閩浙沿海百姓塗炭,民力枯竭;移民禁海的政策又使得物資補給十分窘迫。如清軍再至,金廈兩島勢難久守,鄭成功急需一個可以休養生息的基地。他將目光投向了隔海相望的臺灣。

03驅荷復臺

遠古時代,臺灣島與大陸相連,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陸地下沉,形成臺灣海峽。

臺灣,秦朝稱“瀛州”;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至元朝稱“流求”;

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詞。

明代中晚期是古代文明世界從孤立走向融合的分水嶺。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開闢,建立起初步的環球貿易體系。

明朝的商品如瓷器、茶葉、絲織品大量銷往國外,美洲白銀不斷流入中國。據統計,自1567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70 多年的時間裡,

全世界白銀產量約1/3 流入中國

,總數高達

5億兩

為了爭奪來自東方的財富,西方國家開始侵入亞太地區。當時在遠東海面展開商業和殖民競爭的外來勢力有三股:

租借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菲律賓呂宋島的西班牙、佔據爪哇的荷蘭。

臺灣海峽是東亞最為重要的國際通道,誰控制了這裡,便擁有了東亞貿易的主動權。1

624年荷蘭人第一個入侵臺灣,佔領南部;兩年後西班牙人則緊隨其後,盤踞北部。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1642年荷蘭人擊敗西班牙人,獨霸臺灣;大肚王國是土著建立的部落政權,雍正十年(1732年)亡於清朝。

明末戰亂使得大陸移民絡繹不絕地湧入臺灣,荷蘭殖民者對漢人採取了嚴苛的政策。經濟上的橫徵暴斂和人身上的嚴密控制,導致了

1652

年郭懷一領導的起義。

在殖民者的強力鎮壓下,有近4000臺灣人民被血腥屠殺。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有35個據點,日本據點的獲利排名第一,第二名即是臺灣。

“臺灣一地,暫取之,可以連金、廈而撫諸島。進則可戰而復中原之地,退則可守而無內顧之憂。”

1661年4月,鄭成功率將士25000餘人、戰船數百艘,浩浩蕩蕩自金門啟航,橫渡波濤洶湧的臺灣海峽,幾天後船隊穿過鹿耳門海道,登岸紮營。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

當時荷蘭人在臺灣只有1500多士兵,四艘軍艦。但

荷蘭軍隊的裝備已經進入了熱兵器時代,

士兵配備先進的步槍,軍艦高大,裝甲堅固,其中旗艦“赫克託號”擁有36門火炮。

成功部隊

以冷兵器為主

,主要依靠大刀、弓箭,裝備少量火器;海軍的幾百艘戰船排水量都比較小,一艘軍艦一般只裝備2門火炮。

荷軍指揮官異想天開地認為:“只要槍炮聲一響,中國人就會潰散。” 所以雙方的首次接觸戰,荷軍只派出了兩百名火槍手,結果可想而知:只有少數人逃出生天,指揮官當場陣亡。

陸戰失利後,荷蘭人又派出軍艦發動進攻,意圖切斷鄭軍後路。雖然雙方艦船的效能差距懸殊,結果卻出乎意料。戰鬥中風向出現變化,荷軍艦船高大移動不便,鄭軍利用小船速度快的優勢,發起“船海戰術”,最終“赫克託號”在戰鬥中沉沒,其他戰艦迅速逃竄。

海戰結束後,在鄭軍的威勢下,赤嵌城長官開城投降。至此,

鄭成功登陸僅四天,就收復了臺南的所有土地,荷蘭人就只剩下守軍800餘人的熱蘭遮一座孤城。

熱蘭遮城是荷蘭人在臺灣的統治中心,採用了

當時歐洲流行的“稜堡”設計,輪廓尤如海星

一樣,目的是使城內的火力可以覆蓋不同方向,消除射擊盲區。對手進攻時將面臨多重火力的交叉打擊,傷亡大大增加。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熱蘭遮城模型

鄭成功組織了幾次正面進攻,毫無疑問,都是慘敗而歸。

荷蘭人曾這樣描述:“進攻的鄭軍士兵,躲在盾牌後面,不顧死活地衝入敵陣,十分兇猛而大膽,儘管很多人被打死,他們還是不停地前進。”

為減少損失,鄭成功調整策略,採取長久圍困、且耕且戰的方法,同時又擊退了從爪哇前來支援的小股荷蘭軍隊。

被圍9個多月後,士氣低落的荷蘭人見彈盡援絕、大勢已去,於1662年2月1日全部投降。而此時鄭成功及其將士已經吃了不少的苦頭,飢餓和疾病的肆虐,部隊半數人員已經喪生。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1675年出版的荷蘭古籍《被忽視的福爾摩莎》的紀實繪圖,荷軍投降的情形,中間營帳中坐者即鄭成功。

淪陷38年的寶島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難掩心中激動,奮筆疾書: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04後記:壯志難酬

生為國之棟樑,死埋炎黃忠骨。

征戰馳騁,殫精竭慮,復臺後又百廢待興,政務繁雜,以致“積勞成疾,一病不起”。

1662年,就是收復臺灣同年,鄭成功溘然長逝。或許又是一個巧合,

這一年,恰好是康熙元年。

海峽對岸,這位少年天子即將開啟

中國長達百餘年的“康雍乾盛世”。

鄭成功於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捍衛了的祖國領土完整。又過了21年,臺灣迴歸大陸,重新納入到幅員遼闊的中國版圖,這是康熙帝一生偉業中大放光彩的得意之筆。

國家的再次統一,從這個特定的意義上,也為鄭成功的未競之業畫上圓滿的句號。

當他的遺骨移葬福建故土,康熙帝理解鄭成功的各為其主,以禮安葬,親書輓聯盛讚: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影響中國歷史半世紀,鄭成功父子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虎踞臺灣?

趙文卓飾演的《英雄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