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邵順生老曾說過:“我愛制方壺,最開始跟我的經歷有關。都知道方壺難制,難就難在嚴絲合縫,而我曾經做過木匠,對線條、平面和角度的精準把握就有了優勢。到後面,我制壺有了更多的感悟,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我的方壺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純粹的方,而追求剛中帶柔、方中帶圓。”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這把壺名為“一脈相通”,壺身總體為方,邊角卻是優美的弧線,看在眼裡有品性氣節,拿在手裡卻覺得圓融妥帖,紫砂壺對邵順生老師而言,不單是手藝,更是一種創作藝術。一把壺的風格,體現的是制壺人的品德、藝德。”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一脈相通》的造型比較奇特,出氣孔位於壺蓋後方,拇指輕摁壺蓋一側的圓形氣孔,開開合合,茶水斷斷續續。“傳統紫砂壺在設計時總會將氣孔設定在壺蓋中間的位置。但邵老師偏反其道而行之,將氣孔置於一側,具體位置則根據人體工程學和力學原理,力求達到‘三個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穩’的效果——用食指、中指固定壺把,拇指自然地就能按在氣孔上,就可以很平穩地拿起壺倒茶,並且得心應手,隨意調動角度,隨時控制出水。”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此壺的原理是透過氣流的控制來達到控水的效果,但是壺要不漏氣才不漏水,作為一把方壺,這對口蓋的精度、平整度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壺蓋與壺身絲絲合扣,這不僅要求制壺師要有高超的技藝與豐富的經驗,還需要合適的氣候與環境,“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文人愛壺,自古有之。這把“一脈相通”壺,其精妙之處還不單單在於壺形的設計與氣孔的巧思。細看之下,小小兩方壺面,竟大有乾坤。此壺裝飾是由高階工藝美術師錢一清老師親自銘刻,正面刻繪了范仲淹的名句: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反面刻繪了一幅:茶煙翠韻圖。我們不得不驚歎:了不得,小小一把壺,兩位老師傾力打造,可見老師們對此壺的青睞之情,此壺一出,可謂當代文人壺之高峰了!

「天璞·賞器」巴拿馬金獎得主邵順生《一脈相通》

邵順生,1955年生於江蘇省宜興丁蜀鎮紫砂村,清代制壺名家邵大亨傳人。正高階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紫砂藝術大家,作品《隋唐錢櫃》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掌握了各個紫砂藝術的門類和流派,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使作品“有挺勁陽剛之氣,含深厚大度之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創作了許多具有文化內涵和科技含量的藝術精品,並在各大藝術評比中屢屢榮獲高獎,作品被業內人士和專家稱之為《壺中藝術經典》。五十多件作品獲國家專利,四十多件作品榮獲金、銀獎,十多件作品被國際、國家、省級、市級博物館收藏。2010年授予無錫市“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授予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