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溫暖的人間歸宿,收納是一場永不終止的實驗

今天,繼續閱讀《愛上收納》的第四部分。這部分的內容主要講的是實施收納的五個步驟共20個收納心法。接下來,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看一下,第四個步驟共7個收納心法能教會我們什麼不一樣的收納方法:

一、

第四個步驟:規劃

這個步驟中,作者講了6個收納心法:

收納心法09:能不換季就不換季

對收納感到困擾的人,大多數都有“換季”之痛。每到季節更替,就意味著無法逃避的一場大型整理運動:春天來臨,把冬天的衣服一件件清理,放回到不常用的位置,再把春天的衣服搬出來,一件件掛起、摺疊,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等到下一個季節,又要如此這般一番,讓人不勝其煩。

如果你問我換季收納該怎麼做,我的答案就是:不換季!

其按照季節來規劃收納的位置,不如按照整體的使用頻率和物品的基本種類來做更加合理。

收納心法10:什麼樣的空間都有用

在人、物品、空間這三者中,空間可能是最容易讓我們感到無可奈何的了。先天的住宅格局、已有的家居設計,就像捆住雙手的繩索讓我們無法去隨心所欲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事實上,眼前這些看似不可改變的限制,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

歸根結底,空間從來都不是主角,脫離了要收納的物品去談空間的利用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的,脫離了使用者本身去談物品和空間也是沒有意義的。“什麼樣的空間都有用”的前提是,你是真的需要“用”它。一個生活需求都被滿足、物品都被妥善安置的家,就算房間裡空著一個角落,櫃子沒有被塞滿,又有什麼要緊的呢?

沒有完全無用的空間,只有沒被合理利用的空間。根據我們要收納的物品,選擇適當的

收納工具,就可以從高、深、寬、畸四個方面去進行空間上的規劃。但別忘了,我們的

目的從來都不是“榨乾每一寸空間”

收納心法 11: 不是什麼樣的盒子都好用

有了房子,在房子裡擺上傢俱,然後把東西直接放進傢俱裡去。在沒有建立收納意識之前,我們一直是這樣做的。但是大部分的傢俱都只能提供框架,而無法針對具體的物品去提供合理的內部結構,這讓我們日常維持整潔的工作變得非常煩瑣。

因此,在傢俱內部,還需要我們自己再增加一種更細緻的管理工具,那就是收納盒。收納盒指的不僅僅是一個“盒”,它其實包括了收納盒、收納筐、收納箱、抽屜等各種用來裝東西

的容器。

收納盒不是多餘的存在,而是讓我們的收納系統易於維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最好用的

收納盒往往是設計簡單、低調樸實的。

收納心法12:少走一步是一步

我們待在家裡,做飯吃飯、洗涮晾曬、學習翫耍,時刻都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當中。如果收納和我們的活動路線沒有很好地配合,就會造成你每天在家裡多走冤枉路,多做無用功。

我們正在進行的“定位”工作雖然看起來是靜態的,但只要做好了,就能解決大部分動態過

程中遇到的麻煩。

收納規劃要依據人在空間裡的活動路線來進行,目標就是讓“使用”和“歸位”時的路線儘可能地縮短。

收納心法 13 “多久用一次”是個好問題

不知道該把一樣東西放哪裡時,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多久用一次?“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

每天都要用一次以上的,例如剪刀、餐具、拖

每週要用一次左右的,例如烘焙工具、每週更換的床單、孩子週末上課外班的器材......

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會用一次的,例如聖誕樹、滑雪服、被褥......

如果說動線代表了人和空間的效率關係,那麼使用頻率就代表了人和物品的效率關係。請優先把高效的空間分配給使用高頻的物

收納心法14:提高你家的“信噪比"

有朋友來我家做客,一進門就跟我說:“你家怎麼沒有東西呢?”我很納悶,各種雜物琳琅滿目,怎麼沒有東西?這不都是東西嗎?後來我才明白,他所說的沒有東西,指的是沒有感受到帶給他“混亂”感的東西,也就是說,這個家的“信噪比”很高。

“信噪比”也許對你來說很陌生,它是我曾經工作中頻繁接觸的一個詞語,是通訊系統質量的主要技術指標。如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有用的資訊和無用的噪音的比值。

建立一個收納系統,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去完成對每件物品的定位。經由這個過程,你就可以像雞尾酒會效應一樣突破信噪比的瓶頸,即使是一件零碎的小東西,也不會因為它的“訊號”太弱,而怎麼都找不到了。

整齊美觀”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受,透過統一工具、適當留白、親自參與的方式,即使在同一個房子裡收納同樣的一些物品,也可以看上去更美。

以上,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全部內容,你學到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的更加詳細,不妨將《愛上收納》這本書抱回家好好研讀,對你整理出一個美好溫馨的家,一定有幫助哦。

家是溫暖的人間歸宿,收納是一場永不終止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