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傢俱的漆作工藝

漆是中國的土特產,漆藝的成就同樣體現了傳統手工藝的卓越水平。明清漆傢俱除了同漆器一樣運用各種各樣的漆作工藝如剔紅、螺鈿、描飾、彩繪、犀皮之外,在江南細木工傢俱出現之後,硬木傢俱主要採用揩漆工藝,它成為蘇式傢俱製作不可缺少的一道工藝程式。

蘇式傢俱的漆作工藝

明黃成《髹飾錄》“單素第十六”中記載:“黃明單漆,即黃底單漆也。透明鮮黃,光滑為良。”楊明加註稱:“有一髹而成者,數澤而成者……又有揩光者,其面潤滑,木理燦然,宜花堂之瓶卓也。”楊明系嘉興西塘人,楊注為天啟五年(1625),已是蘇式傢俱生產的興盛時期,說明當時江南木製傢俱採用揩光的工藝是確實不誤的,這種揩光與後世的揩漆應該有著一定的關係。

現在不少出版物中介紹的明代或清初製作的明式傢俱實物,完全看不到這種髹飾揩漆的痕跡,甚至已做過所謂“顏色活”的加工而燙了蠟,似乎明式傢俱都是採用了上蠟或燙蠟工藝之後,才光亮瑩澈。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大的失實。明清蘇式傢俱,從來沒有做過燙蠟,江南民間也不知有什麼燙蠟,而只有揩漆。我們對被燙了蠟的明式傢俱遺物不能不細加辨認,有的可能是由於年長日久,原有漆飾褪盡,為了恢復舊物的光澤,流傳到北方後被北方工匠打了蠟;有的原本就是北方生產的仿明式傢俱,從來就沒有揩漆;還有的則是近代或現代古董商的仿製品,尤其是那些與蘇式風格接近而看不到一絲一毫經過漆飾工藝製作加工的所謂“本色”硬木傢俱,特別需要明察真偽。

蘇式傢俱的漆作工藝

傳統手工藝製作的演變過程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在從漆飾傢俱發展到硬木傢俱的過程中,硬木傢俱應是漸漸地替代漆飾傢俱的,故漆飾傢俱在明代仍然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價值也大大高於硬木傢俱。對研究蘇式傢俱最具重要意義的《長物志》,其作者文震亨也依然是常常眷戀於漆飾傢俱,對一些高雅精美的傳統古舊漆傢俱的評價,甚至比採用文木製作的傢俱更高。編撰於1562年的嚴嵩父子家產清冊《天水冰山錄》,是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獻資料,其中記載的漆飾傢俱,無論在數量與價位上都佔絕對的優勢。這些都告訴我們,在明代傢俱中,漆傢俱似乎依舊是主流。

蘇式傢俱的漆作工藝

由於蘇式傢俱採用揩漆做法,因此傳統漆藝中的“做底”顯得特別重要和講究,在明清舊傢俱中常會見到這種殘留的痕跡。在頤和園展出的園藏宮廷傢俱珍品展中,有一件花梨木半桌,現在表面也被燙了蠟,但蠟層下有的地方有明顯的脫落,仍可看到“蘇做”的大漆底。有人認為黑色是後人染上去的,這隻能是一種猜測。據園中修復工廠的匠師說,此桌是頤和園珍藏傢俱中一件典型的蘇工傢俱,呈現的黑色就是原有陳舊的漆色。

蘇式傢俱的漆作工藝

對於漆作的留痕,我們可以從蘇式傢俱的後背、底板以及其他一些“背布”的做法中獲得資訊。採用這種手法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板材收縮出現隙縫,如在椅子座面的底部、面框與牙板交接處、桌子桌面的背面及面框與牙板交接處都以漆灰填縫,糊上麻布,再塗漆。這種工藝在江南地區一直流傳著,至今在有些山村鄉間仍能看到。作為蘇式傢俱的傳統手工藝特徵,在這裡有必要特別加以說明和記述,因為不少舊傢俱在修復中,這些特徵都被損壞甚至人為地消除。

蘇式傢俱的漆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