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腳有腿杆,家有門檻”的請客禮儀

有感於“腳有腿杆,家有門檻”的請客禮儀

放五一假了,收起忙碌,打算回家去看看老母親,接到妹妹的電話,說是老家堂叔家的小兒子的孩子出生了,要在五月二日辦滿月酒,哥哥說讓我們在那天回去祝賀、送禮,禮金每家五百元。

妹妹接到哥的電話,說讓她轉達給我,我聽後,有些無語,老家的本家很多,同宗、同族的加起來有百十來戶,但出了三服就往來甚少了,何況我們出嫁的女兒。

老公聽了後,有些調侃說:“‘腳有腿杆,家有門檻。’到底是誰家在請客?怎麼總是見不到正主人?以前岳父在世時,是他老人家給打電話,現在改由大哥給打電話了?送了這麼多年的禮,都沒見他們上過咱們家門,恐怕連咱們家門朝東朝西都不知道吧!”

“腳有腿杆,家有門檻”,老公說的這句話老一輩人常講,所以我就問了家中的老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家中的長輩說,中國是一個講究人情禮禮儀的社會,無論到何時都有知禮、守禮、循禮的傳統,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請客時要守禮儀,要誠心,最好請客的本家要邁動腳,帶上禮物到親戚、朋友家的門上去親自邀請,這樣才是禮數。

的確,“腳有腿杆,家有門檻”請客怎能讓別人代替呢?

奶奶說,在她開始記事的時候,村子裡有大姑娘或小夥兒要結婚了,結婚前三天,當事人就會帶上自己的準新郎官或準新媳婦到各家門上去鄭重地請客,手裡往往提著四色兒禮(一般是一包糖、一盒點心、一塊肉、一瓶酒,也可以是其他的物品,但肉和酒必須有。)受到邀請的人們會在正日子那天,穿上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帶上兩條毛巾,床單,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大早去辦事的親戚、朋友家去祝賀並幫忙。再後來,隨禮變成了現金,但禮尚往來,從上門請客開始,就表現得很是周到、真誠,溫暖。

奶奶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戶戶的喜事也多了,除了傳統的“婚、喪、嫁、娶”外,像買房、買車、滿月、過壽、結婚紀念日、升學等等,只要是人們覺得喜慶的事都會邀請親朋、好友聚一聚,賀一賀,可是,他們是怎麼邀請的呢?沒有一點兒禮數!

奶奶說:“你見過幾個登門請客的?最多打一個電話,對不?”

是呀,奶奶說得很對,現在的請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管

結婚還是什麼大事小事的宴請,不再是為了圖熱鬧了、系情誼了,也不再是為了給人送祝福了,完全就是為了收禮錢。擺酒席的主人是為了收禮錢,去吃酒的人是為了還人情。所以請客的邀請也就變得簡單了,如何邀請呢?“一個電話或一條群發簡訊”。內容往往是:“X月X日,因X事,在XX酒店恭迎你的光臨!”

到了宴客酒店,奉上禮金,同桌的還多不相識,在婚慶司儀等公關公司的策劃下看一場表演,再就那麼吃喝一頓,結束。

漸漸地,真心越來越少、溫暖幾近於無!

“腳有腿杆,家有門檻”,請客的親,我家的門,你知道在哪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