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婚姻偏重“姻緣”,而西方偏重“愛情”!存在文化的差異

我們傳統的重視實用和佔有的慾望卻依舊社會學研究費孝通的這一觀點在其後來的《生育制度》一書中做了進一步的闡述。中國上世紀初受新文化運動的衝擊。而回到各自傳統的線索,筆者的看法則是中國婚姻偏重“姻緣”,而西方偏重“愛情”。

是中國婚姻偏重“姻緣”,而西方偏重“愛情”!存在文化的差異

當然,無可辯駁的是哪一種社會都有愛情現象。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傑克·古迪( Jack Goody)為了打破用西方歷史觀念來解釋其他國家歷史的藩籬,指出愛情是人類共有的情感特徵( 古迪,2009: 345) 。可是,若以傳統眼光來衡量中國人的愛情歷程,則會發現更多的愛情是以失敗告終的

是中國婚姻偏重“姻緣”,而西方偏重“愛情”!存在文化的差異

比如中國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故事、梁祝故事、《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結局等均是如此。也就是說,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愛情與婚姻之間的連續性經常被打斷,而人們更接受的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裡被強調的婚姻要素是年齡、父母安排與媒人的介紹,而隻字不提“相愛”。正如馮友蘭( 1961: 432) 所說: “儒家論夫婦關係時,但言夫婦有別,從來未言夫婦有愛也”

是中國婚姻偏重“姻緣”,而西方偏重“愛情”!存在文化的差異

所謂一樁美滿姻緣在中國依然發生,不是因為有男女相愛在先,而是它完全可能發生於傳統規範之內,比如年齡合適、父母張羅、媒人牽線,卻也彼此相中。從理論上講任何婚姻都有幸福的期待,也沒有哪個家長要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裡推,只是這樣的理想模式變成現實則會帶來不可預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