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故事:張衡的地動儀載人世界科技史冊

漢章帝在位的時候,東漢的政治比較穩定。漢章帝一死,繼承皇位的漢和帝年幼,竇太后臨朝執政,讓她的哥哥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在這個時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名叫張衡。公元78年,張衡出生於南陽郡西鄂(今河南南陽石橋)。張衡家雖是南陽名門。但到他父親那一代,就已經衰落了。因此張衡小時候生活過得比較清苦。小張衡有個不同於別的小夥伴的特殊愛好—數星星。每到滿是星星的夜晚,小張衡總是會站在院子裡,數著浩瀚的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星星,這時慈祥的奶奶總會在旁邊笑著說:“傻孩子。星星哪裡能數得完呢?”

中國古代故事:張衡的地動儀載人世界科技史冊

說到小張衡的這個特殊愛好,那是和他奶奶分不開的。張衡很小的時候,就是奶奶的小尾巴,不管奶奶走到哪裡,後面總會有小張衡的影子,他總是纏著奶奶給他講故事。老人家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十分喜歡這個聰明的孫子,所以只要小張衡提出要聽故事,奶奶就給他講。在這些故事中,小張衡最喜歡的是北斗七星和月亮的傳說,他總是一邊抬著頭望著天空中眨眼的星星,一邊聽奶奶講,還不時地問奶奶:星星怎麼不會掉下來呢?星星害怕下雨嗎?對於孫子的這些問題,奶奶當然回答不上來,這讓張衡越發覺得浩渺的夜空裡有無數的寶藏,同時這也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無數好奇的問號。從奶奶那裡得不到答案,小張衡就急切地讀書,他希望能從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他十歲那年,奶奶和父親相繼去世了,舅舅送小張衡到書館裡去讀書。他深知讀書對他來說是多麼不容易。因此非常刻苦。不久,小張衡開始作詩了。他作的詩常常受到老師的誇獎。為增長知識,小張衡博覽群書。一天,他看到一本叫《PA冠子》的書,書中關於北斗星定季節的四句話深深吸引了他。從此,他常常仰望著星空,觀察北斗星的變化,天長日久,他發現北斗星在圍繞著一箇中心轉,一年轉一圈。他自言自語地說:“啊,我終於明白‘北斗星移’是怎麼一回事啦!”

中國古代故事:張衡的地動儀載人世界科技史冊

隨著張衡一天天地長大,由於他勤學好問,日積月累,他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了。十七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先後到了長安和洛陽,在太學裡用功讀書。當時洛陽和長安都是很繁華的城市,城裡的王公貴族過的是驕奢淫逸的生活。張衡對這些都看不慣,於是他寫了《西京賦》和《東京賦》(西京就是長安,東京就是洛陽),諷刺這種現象。據說他為了寫這兩篇文章,深思熟慮,反覆修改。前後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見他研究學問是很認真嚴肅的。但是張衡的特長不止在文學上,他還特別愛好數學和天文研究。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人,召他到京裡做官,他先是在宮裡做郎中、尚書侍郎等,後來,擔任了太史令,負責觀察天文。這個工作正好符合他的興趣。

中國古代故事:張衡的地動儀載人世界科技史冊

經過他的觀察研究,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射才反射出光來的。他還認為天好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些學說雖然不是十分科學,但在近兩千年以前,能有這種見解,是難能可貴的。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作“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星辰的名字。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儀上看得清清楚楚。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時一年兩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多個郡。城牆、房屋倒塌。還會死傷許多人和畜。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神給予的警示,是不能被測報的。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進行細心的考察、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作“地動儀”。地動儀是用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兒像酒罈,周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每個龍頭下面蹲了一隻銅製的蛤蟆,銅蛤蟆對著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把銅球吐出來。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中國古代故事:張衡的地動儀載人世界科技史冊

公元139年二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兒地震的跡象也沒有。也沒有聽說附近哪裡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說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大夥兒這才信服。可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者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郎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講了很多張衡的壞話。於是他被調出了京城,派到河間去當國相。張衡在六十一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他的名字已經和他的渾天儀、地動儀一起載人世界科技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