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論語》講解,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講解,一樣的人生智慧

據說最早傳入日本的漢語文字就包括《論語》,那時大約是公元三世紀左右。日本的文字都還沒有成型。而《論語》和其他中國文學典籍就成為日本文字發展的基石,可見《論語》對於日本影響之深。

到了近現代社會,中國曾經出現過很長一段時間“反孔”的思潮。甚至新文化運動時,為了推廣白話文,中國的古代文學也遭受了一段時間的非理性待遇。但最近幾十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影響了中華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雖然有些已經過時,但它自古都是文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礎。隨著國學熱,《論語》又一次被非常多的人所提起並閱讀,市場上講述《論語》的書籍和影片比比皆是,這也是一種文化思潮。

但我們為什麼要讀這一本日本人所寫的《論語》論著呢?日本學者加地伸行的著作《論語之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海外《論語》講解,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講解,一樣的人生智慧

《論語》在中國的文化圈有著太多人對其進行解釋,但這本《論語之心》脫離了中國的本土文化圈,是以日本的社會背景進行講解,因此我們就能從中看到一些完全不一樣,甚至我們沒有接觸到過的見解。比如對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國內的解釋大多從“愚民”角度進行批判,但書中提到了劉寶楠一種解釋,認為“民”是指弟子,而“之”是指詩書禮樂等六藝,這句話也就是解釋成了,仍有未能通六藝,“不可使知之”的弟子。這種解釋顯得非常特別,但也可以說是別開生面。這種解釋,我從沒在國內的《論語》講解中看到過,也算增長了見識。

而這種對於《論語》不一樣的解釋,書中還有很多。《論語》是成書於兩千多年前,而現在對於《論語》的解釋,就成了我們學習《論語》的樂趣之一,畢竟我們已經完全無法知道孔子當時的所思所想到底是怎麼樣的,只要能夠幫到我們的解釋,都是最好的解釋,能給我們帶來智慧的解釋都是可以接受的。

海外《論語》講解,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講解,一樣的人生智慧

學習《論語》的目的還是為了帶給我們智慧的人生,讓我們生活得更幸福。因此學《論語》不是學習文字,不是全盤接受《論語》的所有觀點,而是在古人的智慧的指引下,找到我們自己的理念,找到我們生活的方向。古人的智慧,不一定完全正確,但像《論語》這樣經過了兩千多年錘鍊而依然流傳於世的智慧,那一定就是有可以通行於人類的道理。我們從中找到共鳴,找到我們人生指引的方向,這才是我們閱讀《論語》的意義所在。

這本《論語之心》,作者沒有按照原文的順序講解《論語》,而是按照指引生活的方向進行了分類。比如追求自身的幸福,比如追求他人的幸福,比如論“學”的內容,比如磨鍊人性,比如謹慎處事的箴言,這些內容,作者都對《論語》進行老剖解,分門別類的進行講述。可以說這本《論語之心》也就是一本分門別類關於人生的名言警句集。

海外《論語》講解,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講解,一樣的人生智慧

加地伸行講解《論語》集中於人生智慧。因此在本書的每一部分,他都對於個人的人生感悟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這也是我們閱讀這本書的優勢所在,在輕鬆的氛圍中,聽一個老人講述著人生,講解著《論語》。書中所有引用的句子,作者都進行了相應的譯文,並根據自己的觀念引申講解。比如論語開篇的名句:“學而時習之……”,這也成了《論語》中影響千年的內容,作者就歷史中,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就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悟。

不一樣的論語,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不一樣的講解,讓這本來自海外的《論語之心》,帶領我們迴歸傳統的文化。瞭解我們最傳統的《論語》,中外結合的論述,不也是人生智慧的總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