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勳與王朗對同一件事向曹丕提出勸諫,為何效果差異巨大?

鮑勳和王朗都就魏文帝曹丕遊獵進行過勸諫,但是由於兩人勸諫方式不一樣,加之曹丕與鮑勳有怨隙,所以鮑勳被貶最終被殺,而王朗不斷加封。一、關於遊獵,兩人勸諫方式不一樣。先看鮑勳的勸諫:文帝將出遊獵,勳停車上疏曰:“臣聞五帝三王,靡不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陛下仁聖惻隱,有同古烈。臣冀當繼蹤前代,令萬世可則也。如何在諒暗之中,修馳騁之事乎!臣冒死以聞,唯陛下察焉。

”帝手毀其表而競行獵。鮑勳直接搬出三皇五帝繼續說教,曹丕很反感,把鮑勳上表直接撕毀。事情還沒有結束呢,正直的鮑勳沒有停止勸諫。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勝於樂。”勳抗辭曰:“夫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萬邦鹹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況獵,暴華蓋於原野,傷生育之至理,櫛風沐雨,不以時隙哉?昔魯隱觀漁於棠,《春秋》譏之。雖陛下以為務,愚臣所不願也。”因奏:“劉曄佞諛不忠,阿順陛下過戲之言。昔梁丘據取媚於遄臺,曄之謂也。

鮑勳與王朗對同一件事向曹丕提出勸諫,為何效果差異巨大?

請有司議罪以清皇廟。”帝怒作色,罷還,即出勳為右中郎將。鮑勳繼續以春秋大義來繼續勸諫,更直接彈劾阿諛皇帝的劉曄,這相當於硬剛曹丕,曹丕遊獵興致頓無,罷還,把鮑勳貶出朝廷。鮑勳正直無私,“秉正無虧”,多次諫言曹丕,最終曹丕不滿爆發,被處死。我們再來看看王朗的勸諫:時帝頗出遊獵,或昏夜還宮。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則飾同衛,內則重禁門,將行則設兵而後出幄,稱警而踐墀,張弧而後登輿,清道而後奉引,遮列而後轉轂,靜室而後息駕,皆所以顯至尊,務戒慎,垂法教也。近日車駕出臨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違警蹕之常法,非萬乘之至慎也。

”王朗的勸諫就務實多了,勸曹丕要“務戒慎”,這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提醒作為皇帝要謹慎點,注意安全。曹丕聞表,便接受了。帝報曰:“覽表,雖魏絳稱虞箴以諷晉悼,相如陳猛獸以戒漢武,未足以喻。方今二寇未殄,將師遠征,故時入原野以習戌備。至於夜還之戒,已詔有司施行。”兩人的勸諫方式是不一樣的,鮑勳說教意味太濃,而王朗從帝王安全形度勸諫,體現對皇帝的忠心,一個逆著,一個順著,效果自然大不一樣。

鮑勳與王朗對同一件事向曹丕提出勸諫,為何效果差異巨大?

二、曹丕記仇,鮑勳執法曾得罪過曹丕太子郭夫人弟為曲周縣吏,斷盜官布,法應棄市。太祖時在譙,太子留鄴,數手書為之請罪。勳不敢擅縱,具列上。勳前在東宮,守正不撓,太子固不能悅,及重此事,恚望滋甚。曹丕作太子之時小舅子犯法,“法應棄市”,曹丕私下找鮑勳說情放過,但鮑勳正直無私沒有聽從。曹丕由此怨恨鮑勳。記仇的曹丕做了皇帝后,還是沒有放下對鮑勳的怨恨,加之鮑勳屢次諫言,更是曹丕不喜,後來下令處死鮑勳。鮑勳死後,“天下冤之”,這樣一個正直的大臣就這樣被殺了。此外,鮑勳和王朗的身份地位也不一樣。王朗是經學大家,在漢末就是名臣大家,侍曹後地位直升,後位居三公。

鮑勳與王朗對同一件事向曹丕提出勸諫,為何效果差異巨大?

這樣的人曹丕是要給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