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茲晨戒流火,

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

木葉動秋聲。

—— 唐 劉言史《立秋》

夏天還沒結束,立秋就到了。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但此時夏季餘威尚在,末伏還在立秋後,天氣仍舊熱得很,“秋老虎”一說便是這個緣故。

按照節氣的分法,立為始,分與至才是季節真正到來的標誌。但到底,天氣開始變化了,白日氣溫仍高,早晚卻逐漸有了涼風,氣候從夏季向秋季過渡。故而立秋三候都是氣溫變化的體現:

物候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南宋 佚名《秋汀水禽圖》

/初秋,涼風漸起,樹葉初凋。

一候,涼風至。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西方涼風起,逐漸取代東南風,天氣由溫熱轉而涼爽,氣候開始有了肅殺的味道。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北宋 許道寧(傳)《秋山煙雨圖》

/初秋雨後,天地白茫茫。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北方有一層秋雨一層涼的說法,下過雨後,吹來的風愈見清涼,水汽在天地間散成茫茫白氣,但天氣尚熱,空中的水汽凝結不成露珠,故而立秋的白露不是真正的白露,而叫白露降。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明 沈周《臥遊圖》 秋柳鳴蟬

/秋天的蟬鳴,倒真的是寒蟬悽切了。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寒蟬,在生物學上與夏蟬是兩個種類。夏蟬個頭大,顏色黑亮,叫聲嘹亮,能傳得很遠,多數時候顯得聒噪,有“蟬噪”的說法;寒蟬則相對較小,甲殼泛青紫色,生於暑熱之時,立秋過後,聲音就變得悽切嘶啞。

立秋是天氣轉變的開始,但這種說法在嶺南地區並不太行得通,畢竟廣東的四季,有三季都在防暑。

節事

《管子》曰:

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按古代的說法,秋季陽氣漸收而陰氣起,萬物都處於收斂的狀態,是謂秋收冬藏。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元 佚名 《嘉禾圖軸》

/結實累累的稻穀,是謂豐收。

說文解字有言:“秋,禾穀熟也。”立秋,是作物逐漸成熟的標誌,隨之衍生的便是關於秋天的節事。

啃秋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南宋 佚名《瓜果草蟲圖》

/栩栩如生的西瓜,最適宜啃秋用。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元 錢選《瓜茄圖》

/部分地區有立秋吃茄子的習俗。

啃秋主要流行於江浙一帶,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部分地區有啃玉米、吃茄子的習俗,意思是炎炎酷暑捱了整個夏天,到立秋該將它咬住啦。一則是為消暑,畢竟立秋時尚未出伏,天氣還熱得很;二則,秋季作物成熟,啃秋也是一種對豐收喜悅的表達,是謂迎秋。

曬秋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元 程棨《摹樓璹耕作圖》區域性

/登場,曬秋!

曬秋源自農村山區,立秋時各類瓜果農物成熟,需要小心處理儲存用以過冬,而晾曬是古代作物重要的儲存方法。但對於缺少平地的山區而言,曬作物的難度要高上不少,於是成架起堆,簸箕盆瓦齊上,不放過山前屋頂任何陽光好的地方,慢慢地成為一大景觀,就形成了曬秋的習俗。

秋社

妙品生活|畫中窺立秋

▲清 陳枚《耕織圖》 祭神

/立秋結社祭神,祈求豐收。

在農業社會的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秋季,因為秋季不僅關乎收成,也關乎社會穩定。立秋古稱七月節,這一天,周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至唐代,每逢立秋日,則祭祀五帝;此後的民間習俗,每到立秋日,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