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三傑哪知道哪三傑嗎?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三傑哪知道哪三傑嗎?

一、達芬奇

達·芬奇不僅是大畫家,而且也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他的作品以自尊和高貴的人性提升著人們戰勝中世紀的信心,個性鮮明,將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發明了“漸隱法”,成功地表現出人物微妙的內心活動,作品含蓄,充滿哲理思考。

繪畫:

代表作品:《最後的晚餐》(1498年完成)、《蒙娜麗莎》(1506年完成)、《巖間聖母》。法國政府把《蒙娜麗莎》儲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

《巖間聖母》,作者描繪的聖母子及小約翰母子身處於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間。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年輕母親的溫柔、秀美與兒童的純真可愛,被表現的無懈可擊。畫面中的大部分物象處於暗部,光線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兒童的裸體分外突出,體積感與空間感增強,明暗對比鮮明。

《最後的晚餐》,作者採用對稱式的構圖方法,巧妙的將耶穌與十二門徒安置在同一張桌子上。畫面所有的人物動作安排,焦點透視的消失點都集中於畫面中心耶穌身上。此外,在畫面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用透視法畫出了深遠的空間。

二、米開朗基羅

在繪畫、雕刻、建築方面都有著傑出的成就,並且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作品迸發著一股悲憤壯烈、騷動不安的反抗情緒,充滿了英雄主義、被壓抑的力量與悲壯的激情,充分發揮了人體表現力。

繪畫: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是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小禮拜堂所創作的天頂畫,此作品取材於聖經舊約全書《創世記》一章,表現了聖經中所說的上帝創造世界與人類的祖先,以及由於人類的墮落而導致的大洪水等場景。天頂畫主要分為“上帝創造世界”、“人間的墮落”、“不應有的犧牲”三大部分。米開朗基羅從1508年開始創作,到1512年完成,在500平方米的天頂上共繪製了300多個比真人大兩倍的人物,整個過程全部由他一個人完成,整體構圖宏偉壯闊,人體健碩,讚頌了人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堪稱繪畫史上的奇蹟。

《最後的審判》,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於1534年至1541年為西斯廷教堂繪製的一幅巨型祭臺聖像畫。

雕塑:

《大衛》,塑造的是一個戰鬥過程中的大衛,他肩負石袋,手持石塊,怒視前方,準備迎戰,他的動作和緊張的肌肉也讓人感覺他隨時準備給敵人以致命的一擊,深刻的揭示了戰鬥的艱鉅性。

《哀悼基督》,描繪了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被釘死的基督時悲痛萬分的情形。基督躺在聖母雙膝間,肋骨上一道傷痕,頭向後垂,聖母的面容顯得很年輕,穿著長袍和斗篷,左手向後伸開,右手託著基督。米開朗琪羅將聖母刻畫為一位少女,他說:聖母瑪利亞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和神聖事物的象徵,所以必然能夠永遠保持青春美麗的容顏。

《摩西》,在《出埃及記》中,摩西是一位受到耶和華的指示,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前往一塊富饒的應許之地的勇士。雕塑作品摩西雙眼怒目而視,雙臂青筋暴露,一副嫉惡如仇的神態。

《垂死的奴隸》,是大理石人物雕刻作品。作者以現實主義手法將奴隸的形體塑造得優美而典雅,刀法細膩流暢,線條起伏分明,蘊含著作者對苦難深重的奴隸命運的同情。

三、拉斐爾

最著名的作品主要是表現聖母子題材的繪畫作品,作品優雅,秀美,筆下人物具有溫和高貴的氣質。在這些作品中,他創造出了一種與中世紀那種符號化的、乾枯的形象截然不同的聖母形象,他們既具有人間母親那種慈祥與關愛的神情,又具有一種超脫世俗的理想主義美感。

繪畫:

《草地上的聖母》,拉斐爾藉助宗教主題表現現實與理想相結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頌揚人性中的至善至美。拉斐爾筆下的聖母,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時代人們的審美理想,和諧、勻稱、純潔、優雅,這些詞彙都難以表述畫家所描繪的藝術形象的豐富內涵。只有將拉斐爾創作的聖母與中世紀聖像畫及早期文藝復興畫家筆下的聖母像做類比時,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拉斐爾繪畫的巨大魅力,他對繪畫藝術的卓越貢獻不言而喻。

《椅中聖母》,該畫作採用圓形構圖,描繪了聖母瑪利亞抱著聖嬰和聖約翰的和諧場景。畫中的瑪利亞是一位平凡溫柔的母親,她輕輕的輕撫孩子的臉頰,讓觀者體會出濃濃的親情。

《西斯廷聖母》,裝飾於為紀念教宗西斯篤一世而重建的皮亞琴察聖西斯托教堂,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龕上,至1574年為止,一直儲存在聖西斯托教堂,故得此名。

《雅典學院》,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壁畫中最主要的一幅。拉斐爾巧妙地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辯論,點出了應該讓人各抒己見,人道可以與神權辯論的意圖。柏拉圖右手向上指著天說:“一切取決於天上的理念。”亞里士多德有力地指地說:“不!一切取決於現實與人間”。

《小考佩爾聖母》,畫面中聖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後是一片溫柔和景色。這天,風和日麗,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巒融進淺藍色的天空。右邊的幾簇矮樹叢,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

宣告:如有侵權聯絡作者刪除

文/文山中公教育(wensof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