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詩歌(七)——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

創造社的成立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瑛、蔣百里、孫伏園、耿濟之、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的文學研究會。

作為響應,1921年6月上旬,留學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於日本東京成立創造社。

創造社在前期以尊重天才、主張自我表現為藝術宗旨,作品有典型的早期浪漫主義唯美特徵,對中國的新文學運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以創造社為核心所形成的詩歌流派也稱為早期浪漫主義。

中國現代詩歌(七)——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

創造社成員人物像

創造社浪漫主義產生的多種因素

創造社的成員組成大多有日本留學背景,受當時日本唯美主義之風的影響,其成員的文學作品也帶有一部分當時的日本唯美主義思想,並在早期的創造社文學創作中得到體現。同時,隨著西方的作品不斷被翻譯到中國,唯美主義也在中國開始傳播。當時的中國社會動盪,人民生活黑暗,正在在此種社會形態下,加劇了文人的浪漫主義思想的產生,是在無力挽救的社會環境中尋求的一絲安慰,也是一種對困難的逃避。

創造社浪漫主義的衰亡

隨著工人運動的日益壯大,國共兩黨合作的成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國內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大革命已經由逐漸興起進而開始形成高潮。在這一形式的推動下,創造社成員的思想和文藝觀,也朝著革命的方面發生變化,尤其是其中的主要成員,不僅開始認識到民主思想的侷限,而且開始了靠近或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歷程。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郭沫若等創造社詩人的詩風開始出現了轉向,浪漫主義不再成為他們最主要的創作準則了,早先的浪漫主義開始向著象徵主義和現實主義分化。

此後,普羅文學成為了最主要的文學形式,它體現了政治小說的強大的實踐性,它使得很多的作家在政治的引導下寫作,並在形成作品後影響更多的人。而浪漫主義,眾所周知的是更多的注重的是人的直覺和靈感,強調的是自我的解放與抒發,而不是被禁錮在政治的枷鎖中不能完全的解放人的個性,交付人類自由。隨著創造社政治文學的興起,創造社便與浪漫主義完全相背離了。

中國現代詩歌(七)——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

普羅文學的思想陣地《創造月刊》

從成員看創造社的文學主張

郁達夫

——美的追求是藝術的核心。自然的美,人體的美,人格的美,情感的美,或是抽象的悲壯的美,雄大的美,及其他一切的美的情素,便是藝術的主要成分。

郁達夫強調著美的重要性,情感的重要性。

郭沫若

——《女神》

《女神》作為一部浪漫詩集,充滿時代精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的成功創造,奠定了白話新詩的正宗地位,使新詩真正具有了現代品格,並開拓了新詩發展的廣闊前途,在中國新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女神》強調著一種自我的表現,強烈的主觀精神,使作品更具備浪漫主義色彩,更具備反抗和叛逆精神,還有追求光明的理想主義。將自我的不滿,自我的遭遇,還有各種無法實現的理想都統統呈現於文字之中,所有感情都在發洩,都在追求,都在反抗。

中國現代詩歌(七)——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

《女神》

成仿吾

——文學上的創作,本來只要是出自內心的要求,原不必有什麼預定的目的。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個性的解放,文學的創作目的不再功利,只是單純的對於內心情感的抒發和對文學美感的追求。

創造社的詩歌特點

1、在內容上以側重自我表現為主,較少客觀描繪。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戲劇,都帶有濃重的主觀抒情的色彩。

2、在表現手法上,利用熱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態的心理描寫,來對現實社會中的醜惡現象大膽詛咒和強烈抗議。創作中的浪漫主義傾向明顯。

浪漫主義中心的“自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個人的自由歸根到底是跟社會解放、民族獨立連在一起的。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為爭取自由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中國人民長期、艱苦卓絕的爭取自由的鬥爭,是浪漫主義思潮生存的土壤,這一斗爭的波瀾起伏又決定了浪漫主義思潮的時強時弱,不絕如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