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位於山西忻州五臺山臺懷鎮南5公里處小車溝村九龍崗山腰,背靠九龍山,九峰環抱,氣勢雄壯。據《五臺山志》載:龍泉寺背靠九龍山,九峰環抱,寺側有山泉一眼,泉水從石雕龍口中噴出,故謂之龍泉,龍泉寺也因泉得名。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寺廟坐北向南,佔地面積15950平方米,建築氣勢雄偉,尤以影壁、牌坊、墓塔的精美石雕而聞名,被譽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石牌樓座落於殿宇最前端,是一座純漢白玉雕刻建築。石牌樓下接一百零八級臺階,階下為青磚照壁,整體呈八字形,周邊沿以雕刻圖案為裝飾,正中嵌整塊漢白玉鏤制的雕幅,為五臺山主要寺廟寫意圖,中心這個葫蘆形寶塔代表臺懷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則是中臺頂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頭,代表佛母洞;東南側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標誌觀音洞,供有彌勒佛的樓閣代表棲賢寺。這組石雕,刻工精細,構圖巧妙,堪稱一絕。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石牌坊最引人神往,從基石,抱柱,斜戧,額枋,斗拱到瓦頂,脊獸,無一不是精雕細刻,人獸,花卉,流雲,山水等分佈殿內,玲瓏剔透,它共有三門六柱,呈“一”字形,整體雄偉壯觀,巧奪天工,據說是由工匠耗時六年才建成。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頂部分上下兩層的仿樓建的漢白玉石牌坊,牌坊的四柱呈方形插入石墩內,每根方柱由前後兩根雕有盤龍的蛟龍圓柱斜撐,結構緊湊而穩固。牌樓中樓簷下,雕一石匾,正面刻“峻凌霄漢”,背面刻“妙通玄機”;中門橫栿嵌板上,正面刻“佛光普照”,背面刻“法界無邊”;左右兩旁耳門橫栿嵌板上正面則分別刻有“共登彼岸”、“會赴龍華”,背面刻有“人天同歸”、“同入玄門”。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四柱之上,分三個樓頭,居高者高大,分上下兩層,形似木構,斗拱重疊,挑角四出,實為鏤空雕法,中門的拱券上雕有二龍戲珠,兩條龍飛騰於白雲之中。龍頭、龍角、龍牙、龍舌、龍鬚、龍鱗、龍爪等都清晰精美,牌坊上共刻有89條蛟龍,鱗爪俱現,神態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遊人觀後,無不交口稱讚,印象深刻。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兩個耳門的拱券上雕有飛禽走獸、花果人物、寶鏡紙扇等十分逼真。中間兩個方墩所雕20多個石獅,有的仰天躺臥、有的滾動繡球、有的子母嬉戲,生動活潑、形態各異。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石牌樓後有兩隻頸系響鈴、胸掛穗纓、毛髮捲曲、雙目圓睜,雕刻細微、造型生動的大石獅子,還有雕刻著盤龍的石幡杆、石雕拱橋等。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中院也叫塔院,龍泉寺三寶之三的墓塔就位於中院的祖師殿前。這是為清末民初五臺山高僧普濟所修的墓塔,通體全用漢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臺6。4米見方,高 1。5米,上邊和下邊各雕一圈蓮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託塔金剛,臺基中間內槽的坐佛小像為110尊。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墓塔底座為八角須彌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寶壺形塔肚設四龕,各刻一尊彌勒佛像,這是因為普濟生前自稱彌勒轉世,所以弟子特刻彌勒像。塔腹上面這八角飛簷,配以斗拱,宛若傘蓋,既蔭被四佛,又美觀大方。頂覆圓盤上原安銅頂,現已不復存在。

五臺山龍泉寺,華夏石雕第一寺

歲月悠悠,時光在這裡沉澱,洗盡鉛華,輕度流年,靜觀花開花落,閒看潮起雲湧,沉澱自己的心靈,享受生命的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