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和孩子成為朋友

這篇文章寫於2018年,當時因為單位的活動要求而寫,記錄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和對話,如果不是因為記錄下來,這些可愛的時刻都忘記了,該是多麼可惜啊,所以用文字記錄下生活的喜怒哀樂,當下時刻的感受和心情覺得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可時過境遷再回頭看過這些就會發出感慨,當時還有這事嗎?

和孩子做朋友是父母的最高境界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和孩子成為朋友

2018年去唐山南湖看燈展

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很認同這句話,也希望我能和孩子變成朋友。

我家有萌妹一枚,現年八歲,大部分時間如同一隻小喜鵲,嘰嘰喳喳,有說不完的話,和不善言辭的我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大部分時間我更願意做一個傾聽者,這一點倒是無意間契合了父母與孩子良好溝通的第一步。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和孩子成為朋友

和姐姐一起在姥姥家捉小魚

朋友式的關係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獨立,二是平等。

獨立就是把孩子視為一個靈魂,一個正在成形的獨立的人格,不但愛他,疼他,而且給予信任和尊重。

我家小妞前幾天第一次讓她獨立在浴盆中洗澡,我中途兩三次進去檢視,讓她好好洗頭,最後進去幫助淋浴,還是忍不住到了洗髮水放在她頭上,小姑娘不高興了,提出抗議“媽媽,我告訴過你,我已經洗過頭了,你是不是不信任我啊?”作為媽媽的我無力反駁,只好給自己找臺階,“媽媽只是希望把你的頭髮洗得更乾淨一些”,作為父母的我們心裡都知道要儘早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更多的事情,可往往在行為上卻割捨不下,從而還打擊了孩子那可愛又寶貴的自尊心。

平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親子之間要有商量的氛圍。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干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當孩子具備一定的理解力時,家庭的事務,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據情況適當地徵求孩子的意見,使其有參與感和被信任感。

我家小妞兩三週歲剛學會說話的時候,每次出門上車後,都要詢問“我們去哪?”我每次都會很認真地告訴她目的地和去做什麼,即使那麼小的孩子,行為上完全依附於父母,但她心裡還是先要確認將要做的事情,我從來不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再小的寶貝也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判斷。

另一方面,親子之間要有交流的氛圍,經常聊天和談心,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在自願的前提下,分享孩子的憂愁,共享雙方的喜樂,溝通彼此的心靈。上學後的小妞很喜歡分享學校裡面發生的事情,比如她最喜歡的同桌是誰,因為他兩在一起有很多話說;前面座位的同學送給了她一個什麼樣的小禮物;今天老師課上生氣,和我們模仿如何批評他們等等。她還很喜歡給我們寫信,大部分信的內容都是關於愛,如我愛媽媽,我愛爸爸,我愛爺爺,我愛奶奶等等,生活在一個充滿愛意的氛圍中,她心裡也感受到滿滿的愛,並將這份愛回饋給身邊的人,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和孩子成為朋友

我倆一起去集發生態園遊玩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是要有品格的,並不是說你出於對孩子的愛,為了孩子好,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真正愛孩子的話,應該讓孩子現在就快樂,而且讓她能夠健康地成長,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僅僅表現在物質上的關愛,或者是一些具體處境上的關愛,譬如為他上一個好學校,為他買車買房,安排人生,我覺得不是這樣,最重要的還是精神上的關愛。上次小妞感冒發燒請假一天在家休息,我全程陪護,並買了很多水果,還蒸了冰糖雪梨,小妞下午狀態很好,開始自己做著沙發吃,吃了幾口就不吃了,把我叫過去讓我喂她,我告訴她“這個你可以自己吃”,“可是我想媽媽你餵我,因為你餵我吃的話,就有愛的味道。”面對這樣的理由,我怎麼能夠拒絕呢。

從有了孩子那天起,我們就步入父母行列,孩子在不斷的成長,父母也應該跟著不斷的學習,而且作為父母的學習沒有畢業的那天,和孩子成為朋友,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