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巖見護士打針創造“射書”,王冬齡靈感來自國外,因看份舊報紙

在上一期,我們分析了邵巖的“射書”來源,引起不少朋友關注。在今天《大河美術報》上,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楊長才分析了王冬齡所謂的創新之路:王冬齡最初的靈感竟然是在國外看到的一張舊報紙。

邵巖見護士打針創造“射書”,王冬齡靈感來自國外,因看份舊報紙

1945年出生的王冬齡是江蘇省如東馬塘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進修學院副院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客座教授。

他是中國美術學院首屆書法研究生,曾著有《王冬齡談現代書法》《清代隸書要論》《書法範本經典》《中國書法的疆界》等,曾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選“教育獎一等獎”、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選“藝術獎”、2005年“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等。

邵巖見護士打針創造“射書”,王冬齡靈感來自國外,因看份舊報紙

近些年,書法界“亂象叢生”,“醜書”“吼書”“射書”“亂書”“盲書”,爭奇鬥豔,熱鬧非凡。而代表人物,不乏獲得過全國書法大獎,傳統書法功底深厚的專業書法家,他們為什麼冒著不被大眾甚至書法界理解的風險,要去寫“醜書”呢?也許透過王冬齡的書法探索可以看到一二。

20世紀80年代末,王冬齡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邀請,赴美國20多所大學講學、辦展。有一次,他無意間被一張載有現代舞照片的舊報紙所吸引,覺得可以利用這些普通的舊報紙,透過自己的創作使它們煥發新的生命力,體現出新的藝術價值。

於是,王冬齡在報紙與廣告畫紙上,以西方文字與圖案作背景,陸續創作出《舞》《喜》《美》等圖文並茂的書法作品。

邵巖見護士打針創造“射書”,王冬齡靈感來自國外,因看份舊報紙

這些略帶波普風格與意味的作品,是王冬齡突破千年來墨與宣紙組合的定規,首次在宣紙以外的紙張上進行的新嘗試:線條與圖案有

機聯結

、中西方文字相互碰撞、古典與現代奇妙融合。雖屬有感而發、即興發揮,卻是他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輕鬆自然,充滿趣味,貼近現實生活,蘊含著獨特的美學思想與文化精神。

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物件、以線條為構成要素的造型藝術

;攝影是“以光線繪圖”,是光與影瞬間凝駐的視覺藝術。如何使書法與攝影完美結合,王冬齡不斷進行嘗試。

2013年3月,王冬齡在香港舉辦“書海潮”個展,其獨創的“銀鹽書法”首次公開亮相。所謂“銀鹽書法”,是指在攝影暗房裡,使用顯影液直接在相紙上書寫,再透過不同程度的曝光控制而產生的獨特書寫式樣。作品呈現出的筆觸質感、水墨幻境等個性化藝術語言,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他大膽使用篆、隸、草、楷等書體,在各種人體攝影的經典圖片上創作出“人體書法”系列作品,書寫軌跡與身體姿態相互應和,相映成趣,蘊藏著筋、骨、血、肉生命氣息之美,體現出多方位的藝術交融和獨有的氣質魅力。

邵巖見護士打針創造“射書”,王冬齡靈感來自國外,因看份舊報紙

除此之外,王冬齡還曾在自己的肖像照片和拍攝的西湖殘荷照片上書寫感言,創作出《自敘帖》《西湖夢尋》等作品,使書法線條融入畫面中,形意相生,在資訊傳達和美學傳遞上具有強烈的當代意味,形成和傳統書法截然不同的藝術張力與視覺衝擊力。

王冬齡嘗試書寫的媒材還有很多,如油畫布、木頭、玻璃、地磚等。這些不同材質生髮的線條質感、墨色效果,都能觸發其對傳統書法的再思考和再認識,為拓展中國書法的當代“另類”境域提供可能性。

你認為王冬齡的這些努力有價值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首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