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顆糖果的故事

給大家分享一個很有趣同時也很深刻的社會行為學實驗,也可以稱為《第二顆糖的故事》。

第二顆糖果的故事

可愛需要理由嗎?

行為科學家戴維·斯特羅梅斯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實驗,以檢驗飯後提供的小糖果對就餐顧客支付的小費到底有沒有影響。

方案分別如下:

一、編號A:服務生將賬單送到餐桌前,同時給每位就餐客人提供一顆糖果;

二、編號B:服務生將賬單送到餐桌前,但給每位就餐客人提供兩顆糖果;

三、編號C:服務生將賬單送到餐桌前,首先給每位就餐客人提供一顆糖果,然後轉身,示意自己即將離開。然後,服務生再故意折返,從口袋裡再拿出一顆糖給就餐客人;

四、空白對照組,編號D:服務生將賬單送到餐桌前,但是不提供糖果給每位就餐顧客。

這四組的最終小費結果如下:

ABC比空白對照組(D)小費增長率分別為3。3%、14。1%、23%。

第二顆糖果的故事

看著都香,能不給小費嗎?

實驗設計的很簡單,卻很經典。如果你聽過或者稍微瞭解‘互惠原理’便很容易看懂這個實驗,以及A、B、C三組的小費明顯高於D組,也能理解為什麼B、C兩組的小費要比A組的高。但是,怎麼解釋C組的比B組還要高出8。9%呢?我們再仔細對比B和C的方案,就會對戴維拍手驚歎,‘TND還真是個天才!這個實驗真TND的經典!’

作為普通人,我們收到禮物時最喜歡的是什麼感覺?請大聲的告訴我,是不是驚喜?!什麼能讓我們驚喜,是不是意外程度以及個性化特徵?其他的讀後感我就不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感興趣的化大家可以在留言區討論或者私信我。

第二顆糖果的故事

想吃糖果了!!!

最後,本文的資料以及部分經驗結論參考源自諾瓦·戈爾茨坦和史蒂夫·馬丁的《說服》,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