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啥講究?

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啥講究?

記得童年時候,很多鄉村人家的院子裡都會種植一些樹木。這些樹木裡不乏果樹。而果樹的種植,很可能招來附近很多孩子前來偷吃這些果實。友善的人家會笑呵呵歡迎,不過孩子們有時候不是吃水果,而是更加熱衷於爬樹——畢竟愛玩是孩子天性。這時候,如果遇到路人自然免不了一頓呵斥。不過,雖然農家有在院子裡種樹的習慣,但是,種樹也有規矩,比如這句俗語就是規矩:五樹進宅,人窮家敗。

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啥講究?

其實不論是什麼時候,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巨大的落差。這是因為人的期望值總會隨著境遇的好轉而不斷提升,而水漲船高,理想隨著現實好轉也不斷提升,最終難以辦到。古人認為,很多理想實現不了,美好生活失之交臂,和種了不好的樹木有關,於是,產生了這樣的一句俗語。

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啥講究?

“五樹進宅”,指的是五種樹木進了宅院裡。第一種指的是松樹。在文人雅士的筆下,松象徵一種氣節,同時也象徵一種精神。但是,松卻非常不適合種植在自己家的院子裡。因為古人將松樹“讓”給了祖先:古人認為,人生在世其實也就是短短几十年,而身後的歲月千秋萬載,永無盡頭。因此古人十分重視身後的事情。古人認為,如果在故去的祖先墳前種植象徵氣節的松樹,那祖先在另一個世界肯定會十分旺盛甚至影響這個世界的自己。於是,松樹就這樣被引進了墓園裡。久而久之,古人又想:這松樹一般在墓園出現,如果自家院子裡出現松樹,會產生不好的聯想——其實所謂的忌諱,指的就是不好的聯想。因此古人為了避免這種不吉利的聯想,果斷將松樹“讓”給了故去者。因此,松樹不再出現在活人家裡的宅院裡。

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啥講究?

第二種是柏樹。柏樹的情況和松樹類似,只不過柏樹的知名度比起松樹差一些,文化底蘊也遠不如松樹。不過,由於“松柏長青”成了著名短語,因此柏樹也算得上家喻戶曉。第三種樹是桑樹。桑樹對於古代鄉民來說是一種剛需樹木。因為古代朝廷各種苛捐雜稅,而且古代交稅,不是光有錢就萬事大吉。比如唐朝時期,大唐朝廷為了和西域各國做買賣,於是在很多地方徵稅,要求農民繳納布匹——因為唐朝的絲綢和布匹在全世界是硬通貨,堪比當代的美元。而農民就需要養蠶,而後紡織布匹。養蠶需要桑葉,因此,種植桑樹成了一種剛需。不過,“桑”的音和“喪”太過接近。這讓古人表示不願意接受,因此,桑樹成為不適合進入宅院的樹木。第四種是梨樹。因為“梨”的諧音是“離”,意味著分離,因此讓人感到不吉利。最後一種是槐樹,因為“槐”字裡面有個“鬼”字,被視為不吉利。

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啥講究?

古人認為院子裡種植這五種樹木會導致家裡災禍不斷。因此很少在自家院子裡種植。當然現代人知道,一個人的不順,往往源自能力和期望的矛盾,和院子裡種什麼樹木關係不大。因此,古人的這種俗語,可以當作一種古人的傳統文化,切莫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