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合之間,撐起的一份情結——傳統工藝油紙傘

朦朧煙雨裡穿梭而過的油紙傘,是福州街巷裡深情的符號之一。在很長的一段歲月中,古老的坊巷、輕盈的紙傘,伴隨著福州城的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如今,福州人記憶裡的油紙傘逐漸成為一股潮流,繼續扮靚榕城。

開合之間,撐起的一份情結——傳統工藝油紙傘

油紙傘在福州俗語裡也叫包袱傘,屬於福州三寶之一,是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具有濃重的藝術氣息和濃厚的中國風,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頗受國內外人民喜歡。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賽會”上,福州“楊常利”紙傘斬獲一等金獎;

1933年,在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再獲殊榮;

1982年,英女王伊麗莎白到香港,手擎福州油紙傘的照片被報道,第二天被搶購一空;

開合之間,撐起的一份情結——傳統工藝油紙傘

紙傘因要上桐油才能使用,故又稱作油紙傘。熬製桐油的技術絕非一朝一夕能夠練成,需要根據火候新增不同的材料。在福州民間,傳說紅顏色與桐油可以消災、辟邪、驅鬼,所以常有人將紅色的桐油紙傘放在家中,以求平安吉祥。

傘骨是深山老竹經過防蛀、防黴、防腐處理後髹飾黑漆而成的

傘面是精選棉紙經過防蛀、褙紙、畫花、上油裝配而成的。通常,一把油紙傘要經過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開合之間,撐起的一份情結——傳統工藝油紙傘

油紙傘做工精細, 採用油畫、彩畫噴花和絹印等方法,圖案則以傳統國畫常見題材為主,如花鳥、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學名著內容為題材,傘柄和傘骨均保留素材原來的顏色,帶有古樸的韻味。用料做工十分考究。

開合之間,撐起的一份情結——傳統工藝油紙傘

福州的油紙傘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率兵南下入閩建立閩國,來自中原和江浙一帶的人把造傘工藝帶到福州。

清朝進入了繁榮期,清末民初時全市雨傘店號最多時達300多家,以致《福州史志》記載:“福州洋中亭一帶,每隔幾米,便有一家傘店。但在仿綢傘大批進入市場後,油紙傘業受到了極大衝擊,傳統手工藝一人掌握一套工序的模式差點讓油紙傘手藝失傳。

辛亥革命後的抵制日貨運動中,福州市民把傳統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

如今,福州油紙傘由於工藝複雜已悄悄離開繁忙現實的都市生活,但經過創新,又掀起了一股流行趨勢但已失去了它的使用性,大多用來裝飾擺設。

開合之間,撐起的一份情結——傳統工藝油紙傘

紙傘在歷史的傳承中被人們賦予豐富的內涵和吉祥的寓意諸如美滿團圓,多子多福,節節高升等。因此在傳統婚禮上,新娘下轎之時,媒婆拿紙傘為新娘遮擋,取辟邪、圓滿之意。而今紙傘的文化價值已然超過它的實用價值,人們多將紙傘作為美化家居的裝飾,饋贈親友的禮品等。油紙傘逐漸被被越來越多人所欣賞。開合之間,撐起了懷舊情結。

開合之間,撐起的一份情結——傳統工藝油紙傘

願傳統藝術能夠融入現代社會,弘揚、傳承傳統藝術,讓傳統藝術再現輝煌,而不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