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建盞作品不但流行於民間還能登大雅之堂,包含區域內特定時期積澱的宗教、願望、政治及藝術傳統等,極富濃郁時代色彩,彰顯鮮明的地域特色,蘊涵著科學精神。對建盞而言,其造型都具有一定文化,造型文化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一)實用主義

宋代吸收佛家和道家思想形成力學的思想,有效消除前朝的浮華、淫麗的風氣。在這種社會風氣下,為工藝和藝術帶來一個平實風格的氛圍。比如皇帝畫家趙佶,研究鳥睡覺時伸右腿還是左腿一樣,反對雕章琢句,錯採鏤金,追求平淡純真、淡泊含蓄的風格,是打造工藝品時首先滿足其實用性,可不計較美醜。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宋代陶瓷造型以質樸為主,極少有繁縟裝飾,讓人感受到一種清新自然之美。比如大型碗,口徑超過15cm,中型碗在11-15cm間,小型碗口徑小於11cm。這些碗的共同特徵是大口小足,形狀如漏斗,適宜茶水飲量,而且茶末極易沉澱與傾渣。無論哪種形式的碗,先滿足實用功能,僅僅局部發生變化。建盞造型文化的實用主義,是基於人格力量審美理想,提倡在物質世界中人的主體地位,提倡物為人使用,物體為人類服務的世界觀。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二)時代性

以黑釉瓷器,特別是兔毫盞為代表的建盞,代表著宋代瓷器獨特的地方特徵。建瓷的興盛與北宋時期的上流社會鬥茶風氣相關,甚至連宋徽宗趙佶都積極參與,體現出當代天子都非常賞識建瓷。建盞除福建屬於全國茶葉產地外,還因建盞適合鬥茶。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首先,建盞外觀極具民族風格與濃郁的藝術色彩,其外飾主要採用變化莫測的紋樣,包含油滴、兔毫等等,美不勝收,這些裝飾紋樣有別於手工繪製、模印,不但依靠釉料配方變化,還依靠窯內氣氛與溫度不同產生出不同的紋理,常常出現意料之外。因此極具獨特的藝術魅力,猶如鬼斧神工的佳作,極具欣賞價值,還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其次,建盞的造型別致,胎骨堅硬、厚重,邊薄底厚,保溫性與隔熱性極好。飲茶時,比較重視茶水的溫度,以初沸水沖泡最佳。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最後,建盞作品口大足小底深,其盞口的面積大,能夠容納更多湯花,極具觀賞性,而且足小底深,極易茶渣的沉澱與傾渣,避免對茶色造成影響。

(三)科學性

兔毫盞屬於建盞的黑瓷代表物,屬於世界上較早的結晶釉產品。經過相關人士對兔毫盞的特徵、外觀及理化功能深入探究,發現釉斷面屬於透明玻璃體,其表面有一層毫毛中有深棕色小晶體;從正面觀察表面,毫毛像魚背,為血紅色魚鱗狀結構。魚鱗界線由很多小赤鐵礦組成,鱗的自身與魚背兩側,由更多小鱗片與小魚字狀的赤鐵礦構成,其他部分主要為無色玻璃。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而且燒造建盞的龍窯,更是宋代制瓷工匠的智慧結晶。首先,龍窯依山而建,窯室逐漸增高,不但能避免南方多雨季節積水受潮,還能讓熱氣逐窯升高,充分利用熱能。窯門開於兩側,有利空氣對流,還能科學按照窯溫合理安置坯件。將最小坯件裝到最低窯,最大坯件裝到最末尾窯。各方面都體現出工匠豐富的製造經驗,創造性設計高溫窯室,透過觀察火焰情況分辨火候。宋代建窯工匠已經非常熟練掌握各種複雜的技術,還能合理運用“窯變”這種制瓷理論。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四)親和性

建盞造型,無論是大小,還是撇口、敞口等,均具有自然親和性,透露出一種人文主義關懷。融和著地域的文化心態和人倫意識,比如束口碗,腹微弧,淺圈足等,都是在外口沿以下大約1-1。5cm朝內束成淺顯的凹槽,當鬥茶時不但能夠掌握茶湯份量,還能避免茶湯外溢,這個凹槽稱為“注水線”。這類碗腹比較深,器形比較飽滿,手感較重。建盞製作造型別致,胎骨堅硬、厚重,邊薄底厚,極具良好的隔熱性和保溫性。從建盞整體來看,處處都體現出一種親和性。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建築屬於時代產物,集中體現出宋代的整治、經濟及社會環境,體現出當代美學思想與工藝技術水平。而且建盞還屬於宋代茶文化產物,一定程度上促進宋代茶文化的發展。其美學特徵與造型文化,展示出實用與美觀統一,對現代技藝具有很好啟示意義。

建窯建盞——建盞的造型文化

注: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文整理來自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絡仙子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