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考丈夫出上聯: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隔壁老師對出下聯

妻子考丈夫出上聯: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隔壁老師對出下聯

對聯,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了。往高雅了說,叫做“楹聯”;往通俗了講,叫做“對子”。對聯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對仗工整、韻律優美、文采斐然,是漢語體系所特有的藝術作品,英語等等其他語系,壓根就沒有這樣的表現形式。

妻子考丈夫出上聯: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隔壁老師對出下聯

追溯對聯的歷史發展脈絡,最早從秦漢時候說起,那時中國人逢年過節,都有在大門兩邊懸掛桃符的習俗,就是用桃木製成的兩塊木板,這也是後來對聯產生的載體。

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一直到了五代時期,人們終於開始在桃符上題寫對聯。中國最早的春聯來自於後蜀國的末代皇帝孟昶,是他在964年除夕的時候,題寫的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到了宋代,春節貼春聯的習俗就已經成為家家戶戶的常態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王安石的一首詩《元日》,就是描寫了老百姓貼春聯的喜慶場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妻子考丈夫出上聯: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隔壁老師對出下聯

明清兩朝,對聯日漸興盛,明太祖朱元璋就特別推崇對聯,寫對聯也成了當時文人墨客的一大雅事,成為一種時尚。乾隆、嘉慶年間,對聯也非常繁榮,名聯佳對更是層出不窮。

對對子,老少皆宜,古代更有對聯招親、新婚對聯鬧洞房的佳話。

話說湖北一位姓朱的書香門第,朱公子娶了個知書達理的漂亮媳婦。結婚大喜之日,朱公子的才子朋友們齊聚一堂,祝賀兩位新人喜結連理。大家早就聽聞新娘善於吟詩作對,鬧洞房的時候,就起鬨著要考考新娘。

妻子考丈夫出上聯: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隔壁老師對出下聯

沒想到新娘子更聰明,倒是先來了先下手為強。妻子先對丈夫說:“我來考考你,我出一個上聯,你能不能對出下聯。”又對在場的才子們說:“你們要鬧洞房吃喜糖也可以,不過你們也要對出下聯才行,對不出來可沒喜糖吃哦。”

丈夫當然是滿口答應,幾位才子也是正合心意,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紛紛催促新娘快點出上聯。

新娘一眼看到了洞房裡燃燒著的龍鳳蠟燭,馬上想到了一個上聯:

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

妻子考丈夫出上聯: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隔壁老師對出下聯

此聯一出,竟是把丈夫和才子朋友們都給難倒了。丈夫左思右想不得要領,才子們交頭接耳抓耳撓腮也思索不出,一個個面露難色。熱鬧的洞房安靜下來,才子們羞愧地退了出去。

正好這時,隔壁有一位私塾的老師經過,看到才子們聚在外頭面面相覷,不禁走過來問個緣由。待問明原因,老師哈哈大笑,說:“這有何難!跟我來!”

老師在才子們前簇後擁之下進了門,四下裡一瞧,看到新娘腳上的繡花鞋,下聯就出來了:

妻子考丈夫出上聯:彩燭畫龍,水底龍從火裡出,隔壁老師對出下聯

弓鞋繡鳳,天邊鳳自地上來。

這個下聯非常巧妙,把美麗的新娘比作天邊的鳳凰。丈夫一聽,心底是暗暗佩服,想著自己怎麼就對不上來。妻子聽了,得了誇獎,更是非常開心,拿出一盤喜糖來分給大家。才子們也是不住叫好,大家愉快地吃起了喜糖,氣氛又熱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