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行業的短板就是人參文化的缺失

人參(這裡的人參指的是野山參)自古以來就公認為是治療虛勞內傷,脾胃虛寒的第一要藥。傳說中百年人參可以續命,千年人參更能起死回生,有回陽救逆之功。無數傳說故事圍繞著人參敘述,為人參本身添加了一絲神秘色彩。在當今流行的各大古裝劇裡,人參作為出鏡最多的道具,在藥材圈裡大紅大紫。《知否知否》中皇后娘娘為明蘭熬參湯續了命,《如懿傳》裡的乾隆皇帝每天換著法子吃人參,活到了89歲成為歷代最長壽皇帝。無論是皇家千金之軀,還是豪強尊貴之體,生活中小到品參茶,參湯養性,大到疾病突發,熬藥續命。人參在歷史長河之中如同藥材圈裡的神話一般,被世人推崇到了天上。如此神奇的人參,在如今卻有被人們誤以為名不副實,論斤售賣。

對普通人來說,接觸人參的機會大部分只限於兒時故事與養生講座。但從古時開始,人參在世人腦海中就烙上了諸多例如“靈藥”,“百草之王”和“天材地寶”的標籤。它曾經帶給人們的神奇正隨著時代變遷慢慢發生改變,讓人參本身的利用價值和文化發展越來越骨肉分離。一部分人甚至認為人參的神奇是營銷騙局,越來越多的人對它的用藥效用表示懷疑。在各個銷售人參產品的地方,隨處可見人參成堆售賣,價格參差不齊的同時,各式證書漫天飛。操著濃郁方言的商販對著來往的人進招攬,一有問起關於人參的事,他們避重就輕的回答,甚至一無所知。殊不知,人參的文化與人參在發展過程中發生了脫節。古籍人參,本指野生採集而來。現今人參卻遠達不到古籍中的藥效。而證書,則是消費者不懂人參,市場需求的產物。本是一身份證明,卻成了抬高價格與以次充好的幫兇。

人參的光環在市場經營下慢慢退卻,消費者購買人參時也抱著懷疑。蹭熱度的人變多了,購買的卻少了。這不只是個體商戶的問題,是整個行業都應該重視的問題。人參流行了幾千年,在藥用與養生之外,人參已經形成了專屬的文化,其意義已經超過了藥材本身卻被人們忽略。人參並非高大上,它也可以走進生活,被更多人瞭解和接受。我相信任何一個傳統文化都不會輕易消散於歷史,在每一種文化的背後,都有存在的價值。市場經營與產品銷售固然重要,但消費者不可能永遠矇在鼓裡,我們只有用真正的文化去宣傳,才會讓我們的路越走越寬。

人參行業的短板就是人參文化的缺失

人參行業的短板就是人參文化的缺失

人參行業的短板就是人參文化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