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記憶:父親和房子感動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逢端午節前後,都會下好些天的雨來,而且這雨不大不小,時斷時續,會勾起人們無限的想念。

少年時代的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總會折一些風箏,好在端午節那天能拿去江邊放。折風箏所需要的材料很簡單,一根有彈性的嫩竹,幾塊報紙,一卷膠布,一把小刀還有一條線就可以了。

端午節前,許多小孩都會找我幫他們折風箏,而且在放風箏的時候,也總有一幫孩子跟著我跑,所以那時我常常洋洋得意起來。特別是小妹,當時她也就四五歲,每在我放風箏的時候,她都會喊著:“放高點,放高點!”所以我常常把手中的線全放了,那時真的放得很高很遠,於是我們兄妹倆就坐在草地上呆呆的望著它,彷彿在天上飛的不是風箏,而且我們。

端午節的記憶:父親和房子感動

不過這樣的想象很快就被打斷了,因為手中的線太細了,經受不住那麼大的阻力,風一大線就斷了,而風箏也向很遠的地方飄落了,再去尋找往往也找不到了。

有時在放風箏的時候也會下起雨來,但只要有風,風箏還是繼續可以放的,只是後面用報紙做成的尾巴溼了以後會不時的斷開,一節節從空中飄下來。等到連風也沒有的時候,我和小妹便拉著風箏從田野上向家裡奔去,一路跑一路歡笑,彷彿淋雨也成了一種享受。回到家裡,母親就會對我埋怨說:“唉!你看你,把你妹妹全身都弄溼了,把我縫衣服的線也用完了,真拿你沒辦法。”我和小妹相視而笑,向母親做了一個鬼臉,然後飛快地跑上樓換衣服去了。

等到了端午節那天,江上賽起了龍舟,熱鬧極了,岸邊站滿了來看賽龍舟的大小老幼。我便騎著單車載著小妹,跟著龍舟跑,而小妹也拿著風箏把它放得高高的,讓風箏在端午時分投射出愛的力量。

端午節的記憶:父親和房子感動

父親已去世多年。記憶中,父親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修房子。

兩歲時,父母和奶奶分家。我們一家三口搬進新家。房子是父親親自動手修的,很窄,只有兩個房間,一間臥室,一間堂屋。父親在旁邊花一天時間搭了一間草屋,就是我家的廚房。

聽母親講,這塊地原來是大集體時的牲口棚。當時有幾家人都想要這塊地。為了爭得這塊地,父親半夜三更就扛起鋤頭去整理,等別人天亮來時,他已經把地基收拾好了。修房的過程是緩慢而艱辛的。80年代初期,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但在交通。資訊都很閉塞的農村,經濟依然很緊張。父親為了節約錢,屋裡的牆壁只砌到一半,上面用竹條編成籬笆,竹籬笆外面抹上一層稀泥巴,等到晾乾時再刷上一層石灰水,雖然很簡陋,倒也顯得整潔明亮。由於交通不便,農活又忙,再加上沒胡錢請人幫忙,小小的兩間屋,父親用了差不多半年才修完。它裝著父親的辛勤的汗水,也裝著我們一家三口平凡而真實的歡樂。

四歲時,弟弟出生了,兩間屋子肯定是不夠住了。父親又開始忙活起來。在堂屋的左側,重新砌上三面牆,架上剛砍的翠竹,蓋上新買的青瓦,就成了一間小小的房。5歲時,我有了自己單獨的小房間。房間實在是很小,只夠擺一張單人床和一張小桌子。記得剛搬進去的那天,父親對我說:“丫頭,過兩年爸爸給你們修一座樓房,到時把最大的房間留給你。”在父親的眼裡,我看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疼愛和虧欠的眼神,我相信他。那時最幸福的事就是坐在父親的膝蓋上聽他憧憬未來的樓房夢。

端午節的記憶:父親和房子感動

七歲時,我讀書了,接著弟弟也上學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和我們姐弟的學費,父母起早摸黑地操勞著。修樓房的事也不再有人提起,住大房間的願望直到我上中師都沒能實現。但我知道,父親一直在努力,他一定會說到做到的。

2001年,我和弟弟先後畢業。父母再也不用為我們姐弟的學費發愁了,修房的計劃再次被提起,他又開始忙活起來。村子不通公路,一塊一塊的磚,一片一片的瓦,一堆一堆的沙都是父親一擔一擔挑回來的。那年父親48歲。記得那時他經常感嘆的就是:“村裡要是能修一條公路進來就好了!”父親老了,要知道他以前他可從來沒說過這樣的話啊!由於過度的勞累,父親明顯的瘦了,可憔悴的容顏依然掩蓋不住他發自內心的快樂。

2003年,我家的樓房終於完工了。上樑立房那天,村裡很多人都來道賀,一向滴酒不沾的父親那天喝得酩酊大醉。父親終於實現了他的終極目標,也兌現了對兒女的承諾。在同一年,父親檢查出患有風溼性心臟病。

端午節的記憶:父親和房子感動

2004年,父親在檢查出冠心病一年後含笑而去。雖然都沒來得及好好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但他沒有遺憾!

現在,城市規劃到我們村,土地被統建,房屋被搬遷。連寬敞整潔的繞城公路也修到我們的家門前。想建房的人們再也不用像父親當年肩挑背磨地運建材了,村裡到處聳立著高高的新樓房。當年父親修建的小樓雖然早已被拆除了,但父親躬身建房的身影卻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中。為了我們這個家,為了我們子女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房子,父親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雖然他並沒有給我們留下萬貫家財,但卻給我們留下終身受益的可貴精神:勤勞樸實,為理想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這才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