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就能把蘇州“搬”上去!

“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

每年過年,長輩總是會買幾張帶有福字的剪紙,貼在家裡的門窗上來祝福過一個吉祥年,生活美滿幸福。還有一些看起來比較有趣的圖案,比如說十二生肖的圖案或者是百花圖,貼起來都十分好看。

紅彤彤的,看著也有一種過年的喜慶。

一張紙,就能把蘇州“搬”上去!

這就是剪紙,屬於非遺之一的一項古老的手工藝。

剪紙的最大特點便是喜歡把很多吉祥元素構成一幅和諧的圖畫

,剪下來的圖樣都是“以象寓意”的造型,常常富含祥瑞之意。

一張紙,就能把蘇州“搬”上去!

一張薄薄的紅紙,一把剪子,一把刻刀,別看工具簡單,剪起來可是得費不少耐心和精力。

剪紙上的線條順暢,圖案柔美,整體沒有一處多餘,沒有一處斷裂,甚至每一個鏤空的小洞都剪得清清楚楚,十分精緻,這就是剪紙藝人的本事。

自己設計的畫稿描上紅紙,固定好就能開始剪刻。甚至有些剪紙藝人不需要繪製稿子上紙,而是拿起一張空白紅紙就能剪出一幅精巧的畫面,實在令人佩服。

一張紙,就能把蘇州“搬”上去!

吳永林,是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他的祖父和父親是蘇州製作燈綵的行家,吳永林在孩童時期就跟在他們身邊幫工,也自然學到一些手藝。

吳永林同父親學習的炒制蠟盤,成為了他製作剪紙時不可缺失的寶貝。

蠟盤便是刻紙時候用來墊底的底盤,它的軟硬都是能否刻好圖案的關鍵。吳永林從父親那學會了製作蠟盤的火候和材料,可以說炒制蠟盤也是吳永林的強項,是現在不可多得的一項技藝。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父親的蠟盤受得很多手藝人的青睞,許多人大老遠跑來蘇州就只為了買一塊父親炒制的蠟盤,當時價值高達200元。

一張紙,就能把蘇州“搬”上去!

在許多手工藝漸漸復甦的如今,剪紙依舊顯得有些無聲無息,也許是因為利用度不夠廣泛。最常用的時期便是過年的這段時間,貼窗花剪紙來迎接喜慶,要麼就是把剪紙框在相框裡當作欣賞畫。在北方,剪紙興許用的比較多些。北方的窗子大,貼窗花也能保護個人隱私。

北方的窗花就像那裡的人們,帶有醇厚天真的直爽,而南方的窗花更多了一層江南的溫婉感。

一張紙,就能把蘇州“搬”上去!

吳永林同許多剪紙藝人一樣,常常需要專心剪刻十幾個小時。他創作出了許多帶有蘇州元素的剪紙,

虎丘、網師園、怡園

,在他的刻刀下,一幅幅活靈活現的景緻,把蘇州之美剪刻到了極致。

一張紙,就能把蘇州“搬”上去!

也許剪紙看起來,沒有其他非遺手藝那樣的繁雜,就像我們自己看見一個好的圖案,描下來也能剪刻出來一樣。但看到手藝人的作品,才知道這門手藝還能“玩得”這麼精緻。

該斷的地方斷得乾乾淨淨,該連的地方,細線條就這麼被剪刻出來,絲毫沒有損壞。其中各個區域性的紋理結構都能刻畫一清二楚,用刀作畫也能如此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