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管式古建築營造技藝

首先在談管式古建築營造技藝時,介紹一下關於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的管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可以說非常了得,在這裡詳細的向大家介紹一下。

1。木作

木作分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主要指木構建築最基本的構造體系,紫禁城宮殿主要採用抬梁式構造。大木作的構建規格多樣,大部分都是預先加工製作,再運到現場組裝,所有構件之間透過榫卯連線,十分牢固。榫卯,簡單說是一種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線方式,凸出是隼,凹進是卯。在宮殿建築木構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屋簷下的斗栱。它最初是梁、柱之間的過渡層,用來把屋頂的荷載均勻地傳到立柱上,但後期力學作用逐漸削弱,裝飾作用逐漸增強。木作是建築營造中最重要的一個種類,它成就了中國古建築在世界建築中獨樹一幟的地位。木工更有“百藝之首”的稱譽。精巧的鬥棋,深遠的出簷,絕妙的榫卯,無不訴說著木作技藝的精妙。規矩和口訣是木作的精髓。只要確定鬥口寬,就可以根據口訣推算出各個構件甚至房屋的尺寸。可以說,木作技術不僅在匠人手上,更在他們心裡。

北京故宮—管式古建築營造技藝

2 搭彩作

搭彩作主要包含架木搭設、扎彩、棚匠的工作內容。目前傳統的搭彩作中扎綵棚工藝已經基本在建築業消失。架術搭設也從傳統的杉槁、竹槁、連繩、標棍換鐵管、鐵釦件;綁搭腳手架、人吊裝被大型起重機械替代,提高了工效,很大程度上適應現代社會需求,致使傳統工藝減少使用,瀕臨失傳。

北京故宮—管式古建築營造技藝

北京故宮(二)

3土作

傳統土作內容包括夯、碢(本夯、鐵鋨)、耒(土功夯築、打地丁、打樁等),現代解釋就是地基,其工藝就是地基處理的工藝。古建築基灰土技術的推廣、普及時期是在明代,成熟完善是在清代。故宮的基礎是土作技術的優秀代表。但隨著機械化程序,土作逐步衰落,目前土作工藝已瀕臨失傳。

4彩畫作

彩畫通常包裹在木結構表面,按位置不同分為外簷和內簷。彩的種類大體分為三種,和璽彩畫(等級最高)、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主要用於園林建築中)。但無淪哪種彩畫,其工序基本相似,有起譜子、落墨、扎孔、紋飾、瀝粉、貼金、刷色、細部等。在相似的工序下展現不同風貌的彩畫,其關鍵就在工匠手上。目前傳統清代彩畫的製作工藝被較完整地保留下來,並且運用到故宮大修中,如太和殿重做的外簷金龍和璽彩畫。

5裱糊作

裱糊作根據工作內容的不同分為兩方面,一是室內頂棚、牆面的裱糊;二是是扎糊各種冥器(也稱紙紮)。室內頂棚、牆面的裱糊工藝屬於古建築營造技藝範疇。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社會需求少,裱糊行業萎縮,工藝瀕臨失傳。本世紀初,在故宮大修背景下,故宮特別注重挖掘整理了裱糊的部分材料及工藝,併成功實施在工程中,如倦勤齋保護工程的室內裱糊。

北京故宮—管式古建築營造技藝

北京故宮(三)

北京故宮(三)

對於北京故宮,我們每個人對參觀過聽說過的地方都非常敬佩,佩服古代人們的智慧,在 對於管式古建築之中,對每個建築區域性的細心雕琢,對其中承載的太多 古人的故事,古人生活,對未來的嚮往,各種上古神話等等都透過管事古代建築表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的典範,在六百多年的發展變化中,產生了優美的建築造型,形成了完美的建築工藝技術,對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古建築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