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紙的發展史,看北宋紙業的進步

引言

說到古人的智慧,除了思想成果之外,相信很多人會想起四大發明。在四大發明中,對於後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紙張的出現,它對於中國社會的歷史程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紙張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最需要用到的一個東西,從文化價值方面來看,造紙術的出現不僅為中國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整個世界做出了貢獻。

透過紙的發展史,看北宋紙業的進步

從中國發展史來看,紙隨著朝代的更替而發展,從蔡倫的造紙術一直到如今紙張的出現,已經有了幾千多年的時間。在紙還沒有被髮明出來之前,人們透過打結繩子來做記號,慢慢的發展成在石頭上,在野獸骨頭上,在植物纖維上寫字,慢慢的才出現了後來的紙。可以說,紙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貫穿了整個朝代的發展,同時也見證了每個朝代的興衰。

透過紙的發展史,看北宋紙業的進步

一、紙的發展歷史

19世紀的因紐特人族群裡面有幾位長老去世的,按照習俗,族人要把這些長老生前使用過的工具拿去陪葬。這原本也是很正常的,但因為他們沒有記錄的習慣,這些工具被陪葬之後,失去了製作工具,沒有了技術,沒有了打獵的器具,因紐特族群人口不斷減少。可見在紙張還沒有出現之前,任何一個部族或者朝代,想要發展是非常困難的。在紙還沒有出現之前,祖先透過各種方法把經驗傳給後人,關於紙最久遠的來源在於古埃及。

透過紙的發展史,看北宋紙業的進步

埃及人用紙莎草作為媒介,它和現在所說的紙非常相似,但製作工藝卻有著很大的差別。到了殷商時期,祖先知道可以透過甲骨來記錄文字,後來又出現了在銅器上記錄文字,一直到後面簡的出現。祖先靠著在野獸骨骼,在烏龜鎧甲,在竹簡上書寫文字,雖然也是智慧的體現,但不得不說這些東西拿起來非常笨重,而且佔的空間實在太大,不方便在生活中日常使用,到了東漢時期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後漢書·蔡倫傳》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弊布、魚網以為紙。……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透過紙的發展史,看北宋紙業的進步

二、北宋時期紙業的進步以及影響

到了北宋,手工業者們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讓紙的質量得到了更大的進步。關於紙製品的改良,一方面體現在原材料上,造紙術初期一般是用亞麻進行造紙。到了北宋,人們開始嘗試用不同的原料,比如竹子,藤或者桑皮來製作。並且每個地區的手工藝人,也會根據自己當地的特色進行就地取材,製造出了一些有獨特意義的紙張,比如當時的宣紙就非常有名。因為原料的多樣,所以也出現了不同材質的質,除了原料變化,烘乾技術也進行了改造。

透過紙的發展史,看北宋紙業的進步

從前人們都是把紙漿抄出之後放在牆壁上晾乾,這樣的做法特別費力,而且紙張大小也會受到限制。牆壁多大,紙張就多大,那時很少有面積較大的紙張。北宋時,人們開始把紙漿放入熏籠中烘乾,這樣可以節約時間,而且紙張大小也不再受到限制。其三便是時間改良,從前人們對於造紙時間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只有等到原材料什麼時候收穫,之後才可以進行製造。而北宋時關於造紙的技術變得更加規模化,人們有了一定的經驗,宋人發現冬天所造出來的紙質具備更好的韌性,於是開始在寒冷的冬季製造紙張。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影響了紙張的產量,但製造出來的每一張紙質量都非常好,比從前更加精良,後來更出現了活字印刷。

透過紙的發展史,看北宋紙業的進步

結語

根據前人在造紙術方面的技術,集結了祖先的智慧,北宋時期,手工藝人在造紙術上有了更大的突破。不僅促進了整個朝代的文化歷史程序,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紙質的發展。比起從前的紙,北宋時期紙的種類開始變得越來越多,也出現了很多帶有地方特色的紙,這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另外紙的出現也推動了印刻業的發展,光是紙這一項,就使宋代經濟得到了大力發展。有了紙的存在,書籍的產量也開始不斷增加,從另一方面推動了文化以及經濟的發展。可以說宋代發展的轉折點跟造紙術有很大的關係,從全域性來看,宋代紙質發展是中國古代文化以及經濟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參考文獻:

《後漢書蔡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