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一個妙人:《簡說遼宋夏金》

一本好書,一個妙人:《簡說遼宋夏金》

《簡說遼宋夏金》。

作者王曾瑜先生是一手寫史,一手寫小說的人,他專注於遼宋夏金交叉的那個時代,專業的角度和通俗的角度,雙線出擊,力圖為讀者還原那個時代,力圖把讀者帶回那個時代。

從歷史的層面上來說,王先生系出名門,他是著名史學家鄧廣銘的弟子,據說,鄧先生曾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提示研究中國史的四把鑰匙——年代、地理、職官、目錄。年代對應的是時間,地理對應的是空間,職官對應的是制度,目錄對應的是前人的研究成果。王先生作為鄧先生的門生,於這4把鑰匙掌握的得心應手。

王先生有幾本論文集,名字起的非常有意思:《錙銖編》、《涓埃編》、《絲毫編》、《點滴編》、《纖微編》,錙銖也好,涓埃也好,絲毫也好,點滴也好,纖微也好,都是極言其小,王先生的治學態度在這幾本論文集的題目中表露無遺,對於自己所研究的那個時代,王先生真的是不拒涓滴之水,精緻研讀,不放過歷史上的絲毫細膩,不靠憑空想象,靠的是細心的收集、精緻的解剖、深入的挖掘。“目錄”這把鑰匙,王先生把它磨得鋥亮。

和鄧先生專研宋史不一樣,王先生研究的是遼宋夏金,在老師的研究基礎之上,王先生在四把鑰匙中,於地理這把鑰匙掌握得更加優秀,遼宋夏金4個朝代交錯影響,王先生的史學研究縱橫其間,他把4個朝代當做了一個整體,研究每一個朝代的時候,都沒有單獨割裂地只研究這一個朝代,他看到了這4個朝代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他們彼此之間的滲透和影響,讀完這本《簡說遼宋夏金》之後,你會對他們所存在的那個時期有一個通盤的印象,這4個朝代不再是割裂單獨存在於你的知識體系中,而是成為一個整體。歷史不再是一本一本的史書,而是風雲詭譎的連續劇,扣人心絃,一集一集等待著你去往下看。

王先生在寫史的同時還從事小說創作,出版有宋代紀實小說系列: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大江風雲》、《轉戰湖漢》、《揚威南北》、《關山悵望》、《忠貫天日》七部,我閱讀面有限,這幾本書以前從來沒有見過,單看這幾本書的題目,就有一種浩然之氣撲面而來,有機會的話會找來看一看。雖然沒有讀過王先生的小說,但是看這一口氣兒7本小說的氣勢,王先生應該在這七本小說中馳騁了自己的想象,打造了自己的那個時代,歷史研究家所寫的小說,挺令人嚮往的。

寫小說鍛鍊了王先生的文筆,王先生《簡說遼宋夏金》,文字精簡,引人入勝,讀

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快樂。

分享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一段:金朝初年,“文移極少”,行政效率頗高。“及其中葉,鄙遼儉樸,襲宋繁縟之文;懲宋寬柔,加遼操切之政。是棄二國之所長,而並用其所短也。”王先生痛心金朝結合兩種制度裡的專制和野蠻成分,促成了政治過程的殘暴化。

我曾經到過東北的金上京博物館,看到這段話的一瞬間,立刻把我帶回到了博物館的氛圍中,那一個時代的興衰,彷彿都在這段話中凝練而出了。(文中除書之外的插圖均拍攝於金上京博物館。)

記住了王曾瑜先生這個妙人,以後他的作品,會特別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