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陝北窯洞 感受窯洞文化

窯洞是陝北的象徵。在這片沉積著久遠歷史與人文的黃土地上,一代代的陝北人在此創造了獨特的窯洞文化。

陝北的窯洞主要分為三種——石砌的為石窯,磚砌的稱磚窯,土崖上挖出的窯洞則叫土窯。其中,土窯是陝北最具特色的一種民居它也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在黃土斷崖邊並列向內掘入,形成若干互不相通的單窯;另一種則自平地掘入,先成大平底四方阱,然後從三壁各自向裡挖成若干單窯,一壁留出通道;亦有自阱處地面掘斜洞以通至阱中,成為過道。

走進陝北窯洞 感受窯洞文化

土窯平面多呈長方形,頂部拱券,洞口安裝門窗。一般人家,會在門上開一窗,與門的寬度一致,門旁開一大窗,與門的上窗齊平,最上部留有一個通氣的小窗孔,這便是人們俗稱的“一門三窗”。 為防窯洞坍塌,有的窯洞在窯壁內豎木柱、架拱梁,貼臥幾根窯楦以撐託空頂。人們還用木料、石料在窯前築成穿廈,既可防雨水沖刷窯面,又顯得美觀大方。

走進陝北窯洞 感受窯洞文化

窯洞的最大優點就是冬暖夏涼。俗話說“家暖一盤炕”,冬季滴水成冰,窯外北風呼嘯,窯內灶膛裡燒點柴禾,炕上便暖融融的。火炕三面靠牆,內部用磚或土坯砌成迴圈相通的炕道,一頭透過牆內煙道直達房頂,另一頭連線炕頭的灶火。燒飯時,爐火的熱量可以透過炕道傳遍全炕,爐煙則透過煙洞達於戶外。

走進陝北窯洞 感受窯洞文化

除此之外,陝北人還在炕周圍一尺多高的牆面上繪製了內容豐富、絢麗多彩的圖案,稱為“炕圍畫”。 炕圍畫最初的出現,是出於防止炕圍牆皮脫落或衣被汙損的需要,但隨著人們審美境界的提高,一些民間畫工逐漸嘗試在炕洞上彩繪,炕圍畫便由最初的實用設施慢慢演變為民間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土窯、介面窯逐漸被石窯、磚窯所取代,但老輩人往往眷戀“祖業”,愛土窯洞暖和而久居。

走進陝北窯洞 感受窯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