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導讀: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饞當廚子,懶出家,不饞不懶種莊稼,又饞又懶當差役,這些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嘴饞的當廚子”,其實就是那個時代,嘴饞的人喜歡吃好吃的,而當了廚子,每做一道菜都能夠品嚐一番,而且還有工錢拿。在現在的農村也有很多人,因為嘴饞選擇當廚子,村裡有什麼紅白喜事都會叫他過去做菜,不僅可以隨便吃,還能拿一份工錢。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地區非常窮,老百姓在日常過日子的過程中不可能吃到太多的美食。

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如果一個人特別饞的話,只能去學做一名廚師,因為在以前,廚師每做一道菜都要事先品嚐一下,所以他們可以接觸到最多的美食,可以吃到最好吃的東西。而且很多饞嘴的人,對於美食方面有很深的天分和造詣,他們往往能夠研製出別人研製不出來的新奇的美食,得到大眾的歡迎,所以這種性格也特別適合去做一名廚子,可以不斷的去試菜創新,甚至有可能成為名揚天下第一代大廚。

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人懶就出家”,說的是出家人受人尊敬,又不用幹活,不用納稅,懶人的最佳去處,但是這裡有很大的侷限性。說的是晚唐時期,統治者和王公貴族都信奉佛教,大修寺廟、大佛,而且僧人不用勞作、繳納稅收,因此在晚唐時期的寺廟是非常奢華有錢的,人們發現寺廟的僧侶尼姑既不用幹活,又有吃的,於是大量的懶人都去當和僧尼姑了。

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直接影響到唐朝的財政,於是還興起了一場“滅佛運動”。 在很多人看來,出家做和尚就擺脫了俗世間的各種俗物,不用幹很多的體力活,不用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只要念念經拜拜佛就可以了。當然這並不是佛教的真實情況,但是在很多人心裡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大家有個比喻誇張的說法,如果一個人太懶的話,那就讓他出家當和尚吧。

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和尚講究四大皆空,講究遠離俗物紅塵。如果一個農民太懶的話,他不願意幹農活,幹體力活的話,那隻能出家當和尚。當然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並不是真的非得如此。如果你不在某些方面有些獨特的天分,而又不是特別懶的話,那隻能是種莊稼,因為農民種莊稼雖然掙不到多少錢,但是確實可以解決溫飽問題,雖然吃不到太多好吃的東西,但是不會讓人餓著肚子。

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農民其實是最辛苦的一群人,他們他們希望自己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也透過自己辛苦的努力去改變命運,但是現實中卻非常難以實現這個夢想。農村的很多老話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在理解它含義的同時,應該學習古人一些辨別是非,觀察自然現象的能力,學習他們的智慧。

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但是統治者們想要長生的畢竟還是很多,於是佛教的僧人還是有人去當,只不過後來沒有那麼瘋狂了而已。所以“懶出家”有一定道理,卻有明顯的歷史侷限性。“不饞不懶種莊稼”,指的是那些不嘴饞也不懶惰的人,無慾無求也就老老實實在家種莊稼,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雖然平凡,但也有一定樂趣。

農村人出路真的就是種地嗎?為什麼說,不饞不懶種莊稼

“又饞又懶當差役”指的是古代有些差異見了小攤販上去隨便拿人東西吃,而且這些人不僅不用幹活還可以拿一份工錢。這當然也具有很大的歷史侷限性,放在現在就不合適了。很多俗語,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也許適合那個時代的人們,但放在現在就不合適了。所以,道理是有的,但也不全都有道理。說的人文一點,其實就是人麼根據自己的品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