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農民不用電扇,它才是“消暑神器”

炎炎夏日,怎奈一個“熱”字了得,人們以各種方式消暑解熱,空調、冷風機、電扇,甚至冰塊,這些現代消暑產品紛紛登堂入室。這些東西相對於城裡人來說,是正常不過的,但是,對於農村人來說,除了電扇以外,其它產品光是想想都覺得奢侈,更別說用了。

夏天到了,農民不用電扇,它才是“消暑神器”

雖說現在的農村變化大,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這只是相對而言,農民們的收入還沒有達到有那麼任性的去揮霍。俗語說“魚有魚路,鱉有鱉路”,話雖糙,但理不糙,農民有農民的路子,總不至於在夏天裡乾熱著。人們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這裡的人們就有一種土辦法來製造一種不花錢的“解暑神器”—扇子,這種東西不但能就地取材,而且環保。

夏天到了,農民不用電扇,它才是“消暑神器”

我們這裡生長著一種叫“棕樹”的植物,其它地方也叫棕櫚、唐棕、中國扇棕、拼棕等,這種植物就是人們製作扇子的材料。棕葉製作的扇子有兩種,一種是嫩葉編織的扇子叫軟扇,還有一種就是稍老一點的棕葉不用編織做成的扇子叫蒲扇。

夏天到了,農民不用電扇,它才是“消暑神器”

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棕樹的頂端就會生長出嫩的棕葉,這種嫩棕葉在長到50釐米左右,還沒有散開的時候,就要砍下來用大鍋燒開水煮上四五分鐘,主要是讓葉子成熟並變得有韌勁。然後把煮好的棕葉撈出放在清水裡進行漂洗,有流動的水最好,將漂洗好的棕葉放在太陽下暴曬,溫度越高越好,連續白曬夜露好幾天,一直到葉片漸漸變白、乾爽,製作扇子的材料就基本完成了。

夏天到了,農民不用電扇,它才是“消暑神器”

軟扇子製作過程很精細,全是靠編織而成,工序頗為繁雜,最小的就要花上半個小時,最大的2—3個多小時才能完成。軟扇子不但美觀大方而且柔韌耐用,一般可用上四五年,形狀也可多樣化,有桃形、草莓形、蘋果形等,這個就要看編扇子人的能力大小了。

夏天到了,農民不用電扇,它才是“消暑神器”

蒲扇是最簡單的了,從棕樹上將稍老點的棕葉砍回來,用開水煮,也漂洗,晾曬乾,再拿剪刀剪成扇子的形狀,四周繞上布條,用針線縫上,就成一把扇子了。這種扇子製作方法比較簡單,扇面很硬,且也不很耐用。

夏天到了,農民不用電扇,它才是“消暑神器”

夏天,我們這裡就是棕葉扇的季節,雖然有了現代化的電風扇,但是流傳多年的棕葉扇作為一種普遍的納涼工具,依舊起到重要作用,不論大人小孩,人手一把,輕輕地搖,涼風習習,三伏酷暑就在這種愜意之下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