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最近熱播的《安家》再揭家庭痛點,讓很多人看了都火大。

特別是重男輕女、榨取女兒為兒子的房似錦媽媽,和辛苦一輩子,拿血汗錢給兒子全款買房的老嚴夫婦。

都說養兒防老,但是老嚴夫婦花光積蓄之後卻無家可歸,太令人唏噓了。

《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包子鋪的嚴叔和嚴嬸,一個包子一個包子的賣了十幾年,租住在幾平方的小破屋,省吃儉用,終於攢下幾百萬,給兒子在上海買了房。

老兩口滿心歡喜拉著鋪蓋,準備搬去新家,照顧懷孕的兒媳婦,可一開門,看到親家已經入住家中反客為主,兒媳婦看到兩人到來,甩臉色扭頭不搭理,兒子也只是撂下一句:“你們先回去吧”。

《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被拒之門外的老兩口,心中全是委屈:

“咱們辛辛苦苦一輩子買的房,落不著住,親家一分錢沒出,就住進去了。”

《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委屈過後,自我安慰:

“親家去伺候也挺好,婆婆又不是親媽,也不知道媳婦愛吃什麼,伺候不好了,兩個人心裡都不痛快。”

“兩代人觀念不同,住一起不方便,不住一起也好,不用辛苦伺候他們了。”

這話聽著很熟悉,和老嚴夫婦一樣,身邊這樣說的老人也不少,外人聽了,都會誇老人開明,想得開,老人不跟兒子兒媳一起住,也圖個清靜。

其實真正的原因只有自己清楚,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老人無奈之下的自我安慰罷了。辛苦一輩子了,到老了有哪個老人不想跟兒孫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

《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嚴叔嚴嬸的經歷讓人看得心疼,可這也是現實,身邊就有很多養兒的家庭是這樣,父母把一輩子的血汗錢拿出來,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最後自己卻不受新家的歡迎。

所以鹿媽覺得,

對於父母來說,只會辛苦賺錢養孩子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從小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有擔當,懂感恩懂孝順。

可現實是有許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著“白眼狼”,特別是這三類:

第一,替孩子做得太多的父母

就像嚴叔嚴嬸,他們替孩子做得太多了,害怕兒子有壓力,毫無保留地拿出一生積蓄,也不怨兒子背上貸款,而兒子兒媳卻被滿足的心安理得。

《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嚴叔說“做父母的,一生不就是為了給孩子做貢獻嗎?”

是的,父母養育孩子,認為那是自己的職責,本來就不圖孩子的回報。

但卻不知,替孩子做得太多,孩子就會把一切看作是理所應當。如果哪一天父母老了,替孩子做得少了,做不了了,沒有價值了,反而會招來孩子的怨恨和嫌棄,這才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第二,自己節儉卻富養孩子的父母

身邊還是有挺多這樣的家長,明明家庭條件一般,卻富養孩子。

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給孩子,自己買個衣服都捨不得,孩子卻一身名牌。

給孩子太多的“受之無愧”,孩子就學不會體諒父母的不易,更不會懂得感恩。

《安家》再揭家庭痛點,一輩子積蓄給兒子買房,卻被拒之門外

第三,不懂得孝敬老人的父母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自己就是一個不懂得孝敬老人的人,那麼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認為這就是正常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將來也不會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很難做到孝敬老人。

鹿媽警示:

父母愛孩子本沒有錯,但愛要有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辛苦為了孩子掙錢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孩子的教育,這才是重中之重。

今日話題:父母給兒子買房,兒子成家後,父母該不該同住?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