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麗的二沙島

平日的二沙島,非常寧靜,特別是下雨天,草坪上沒有了遊玩的人群,地上溼漉漉的,樹上的葉子掛滿珍珠般的水珠,偶爾有一隻麻雀飛過,撲騰撲騰地鑽進白茫茫的空氣中,消失不見。如絲如霧的細雨溼人衣衫。水氣就像黃昏的陰影一樣越發厚重,無法驅散。由於行人稀少,人行道上甚至長起了青苔,變得滑溜溜的。

廣東美術館坐落在煙雨路38號。這是一座雕塑感很強的建築,許多第一次來美術館的人,都會發生轉來轉去找不到大門的情況。其實它的門前廣場很開闊,遠遠一眼就可以認出來,但大門卻設計得很內斂含蓄,容易被人忽略。如果只是驚鴻一瞥,會覺得它太過中規中矩,只有細細品味,才體會出那種穩重深厚、寧靜致遠的韻味。一位當年參與了設計的設計師說:“因為美術館的焦點是在館內的展品,如果建築的風格太過張揚了,很容易喧賓奪主,所以最初就不想把建築的外觀設計得太花哨,最後就確定了這樣一個內斂、樸素的總體風格。”

走進美麗的二沙島

廣東美術館

廣東美術館是按現代化、多功能目標規劃建設的當代型美術博物館,具備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功能。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國家文化事業機構。不過,想進去還是要買門票的。美術館面積兩萬多平方米,館內有13個展覽和戶外雕塑展示區,室內展區面積8000平方米,戶外展區面積5000平方米,可同時或分別舉辦大型展覽和不同題材的展覽;具有300座席位、兩聲道同步傳譯的現代多功能學術廳,可用於國際學術交流和影視放送;還有大面積的教育功能區以及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

廣東美術館的常設陳列展覽以館藏近現代沿海藝術作品、廣東當代美術作品及海外華人美術作品為主,包括雕塑、繪畫、陶藝作品。廣東美術館收藏、研究的目標定位為:一、中國近現代沿海美術;二、海外華人美術;三、當代廣東美術。

廣東美術館幾乎每年都舉辦一些重大藝術展,包括大師達利互動展、義大利設計展、俄羅斯繪畫藝術三百年展、吳昌碩藝術特展、畢加索版畫展、英國再設計作品展、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世界三大視覺藝術展——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2003國際影像交流周……在2003年的網際網路評比中,廣東美術館獲得“國內最有活力的美術館”稱號。很多人把當代藝術視作一場遊戲,當年的美術館館長王璜生說,這種遊戲“很好玩”,他玩得“很認真”。

藝術家並不在意藝術與富豪為鄰。一位畫家笑稱:“藝術不會因此而貶值,相反,那些富人們應該感謝我們,因為藝術令他們的物業增值了。”二沙島確乎已成為廣州的一個藝術重鎮。當人們談論二沙島時,一定會提起廣東美術館,並且與星海音樂廳相提並論。

以音樂家冼星海命名的星海音樂廳坐落在晴波路上,由廣州美術學院教師主持設計,是中國第一座由本土設計師自行設計的交響音樂廳。佔地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造型十分張揚、誇張,咄咄逼人,奇特的雙曲拋物線曲面殼體,成了它的標誌性形象。在2001 年首屆全國建築工程裝飾獎評審中,音樂廳獲得設計金獎。

走進美麗的二沙島

星海音樂廳

音樂廳的東側是文化廣場,由冼星海青銅雕像、音樂噴泉、水上音樂舞臺等組成;北廣場的中心是一個刻有青龍、白虎圖案的梯形平臺;南廣場地面上砌成巨大的風帆圖案,但也有人說它像漁網,在燈光照射之下,營造著一種“漁歌唱晚”的意境。

交響樂演奏廳是星海音樂廳的主體,建成時是國內最大的純自然聲演奏廳,其聲學指標是根據國際上頂級音樂廳所具有的音質引數,並結合該廳的規模設計的;觀眾席呈山谷梯田型,設有堂座、廂座、樓座和廊座共1500個座位。每個座位,雖然與舞臺有著不同角度,但收到的音訊基本是均勻的;舞臺正上方裝有從捷克引進的中國乃至亞洲目前最大的巨型管風琴,它的演奏效果相當於一支大型交響樂隊,有“樂器之王”的美譽。

走進美麗的二沙島

冼星海塑像

室內樂演奏廳是具有國際水平的演奏廳,有堂座、廂座、樓座共460座位,設有演奏臺、音控室、放映室、休息廳等設施。在這裡除舉辦室內樂、重奏、獨奏、獨唱外,也可以舉辦單、雙、三人舞演出、獨幕劇表演等。

1998年6月13日,星海音樂廳在冼星海誕生日正式啟用。廣州交響樂團和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進行首場演出。節目主要有鋼琴協奏曲《黃河》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著名音樂家、指揮家李德倫、吳祖強出席了首演式。

其後,世界各地許多大型演奏會與著名音樂家演唱會,都曾在此公演。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和廣州市政府聯合主辦,中國音樂界唯一國家級綜合性專家大獎——金鐘獎,從2003年第三屆開始,永久落戶廣州,星海音樂廳成為每年金鐘敲響的地方。

為了把市民吸引過來,讓金鐘獎活動變成一個大眾的文化節日,組委會宣佈,金鐘獎全部比賽表演的門票都是免費的。第四屆金鐘獎的31場比賽,送出了1。6萬張贈票。市民們蜂擁而至,查詢贈票的電話把組委會的電話都打爆了。

有幸入場的觀眾聽得如痴如醉,這頓豐盛的“免費午餐”,讓有些人不免暗暗擔心:“免費觀摩,會不會把市民‘寵壞’了?如果以後要掏錢買票,他們還會來看嗎?”組委會回答:“讓觀眾可以不花一分錢就能進入音樂廳觀摩金鐘獎比賽,是為了在廣州市民中營造欣賞高雅音樂的氛圍,讓高雅音樂能更貼近市民。”

在金鐘獎結束後的一個夜晚,一位已經退休多年的小提琴樂師,帶著他的孫子到星海音樂廳外的江邊散步。寒風呼號,冷徹骨髓。在曲終人散的晚上,音樂廳周圍竟如此寧靜。朝歌夜弦再沒有傳來。廣場上靜得出奇,幾乎是寂靜一片。彷彿奔騰喧譁之後,睏乏了,一切都退入了夢鄉。

老樂師和孫子沿著用彩色水磨石鋪地的堤岸人行道緩步而行。3。4公里長的堤岸,又長又沉悶,只有寥寥幾人。低照度廣場燈和樹下泛光燈,配合著欄杆燈,顯得十分柔和。音樂廳外天高江闊,三分明月五分水,十里寒波兩面橋——西面是燈火通明的海印橋,東面是廣州大橋。橋身全部安裝了有三級控制的景觀照明系統,大放光彩。汽車在橋上排起長龍,串串燈光就像一條與珠江相交錯的河流,從遠處緩緩淌過。一艘珠江夜遊的藍海豚客輪在江上掉頭,霓虹閃爍,如畫。藍色的廢氣在夜空中瀰漫,恍若雲煙氤氳。

“啊,你聽見小提琴的聲音嗎?”老樂師忽然停住腳步,驚喜地問孫子。

“沒有啊。”孫子側耳聽了一會,搖了搖頭。

“你沒聽見琴聲嗎?再認真聽聽……這會好像遠去了……啊,它又近了,近了……好聽著哩。”

“沒有。”

“你沒有用心去聽。”老樂師嘆了一口氣,“不是拿眼睛看,拿耳朵聽,而是用這裡,用‘心’。你把心騰空,準備接受你聽到的東西,你就能聽到了。”

孫子不理爺爺了,跑到欄杆前,把腦袋探出去俯望著江水。老樂師也走到江邊,雙手撫摸著用泉州黃花崗岩做的欄杆。溫熱的掌心與冰冷的石材接觸,凹凸不平的天然開採石面和精細打磨的表面,形成強烈對比,絲絲凜冽,絲絲溫柔,不可言喻。江水輕拍堤岸。

“我聽見了。”他眼睛裡含著淚花,喃喃地說,“是馬思聰的《思鄉曲》……多麼安靜,多麼美……”

“看,又有一條船來了!”孫子大聲叫著。

“噓,別吵。”老樂師把食指壓在嘴唇上。

孫子閉上嘴巴。安靜立刻像霧一樣籠罩上來。

轉眼間,金鐘獎到今年已經第十一屆了,11月27日在廣州落幕,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日子?有多少廣州市民關心和參與了這次金鐘獎活動?回憶起第三屆金鐘獎在廣州開幕時的盛況,似乎總有一種漸行漸遠的感覺。第十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閉幕式暨頒獎音樂會已經移師到廣州大劇院舉行,二沙島早早地恢復了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