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傳統的劃分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亂?

傳統上關於百家的劃分,最早源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將百家首次劃 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後來,劉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 上,增“縱橫、雜、農、小說”等為十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襲劉歆,並認為:“諸子十家 ,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後來,人們去“小說”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自此,中國古代學 術界都本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百家:傳統的劃分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亂?

今人呂思勉在《先秦學術概論》一書中再增“兵、醫”,認為 :“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也 。”應當指出,這種劃分很不妥。首先,標準不統一。這裡的百家,有的是按政治思想劃分的,如儒 、墨、法家等;有的是按哲學思想劃分的,如陰陽、道德家等;有的則是按學科性質劃分的,如名、 縱橫、農、小說、兵、醫家等;還有的簡直說不出標準,如雜家。劃分標準不統一,百家的劃分就很難科學。

百家:傳統的劃分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亂?

其次,學科化傾向較明顯。傳統百家的劃分,十二家包含了九個學科:如儒、墨、法家等為政治 學;陰陽、道家等為哲學;名家為邏輯;縱橫家為外交;農家為農業;小說家為文學;兵家為軍事; 醫家為醫藥和卜筮。百家的劃分若主要從學科著眼,百家爭鳴豈不成了百科爭鳴?

百家:傳統的劃分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亂?

再次,對有些家的學術內涵定義不準。如儒家,我們現在都知道,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可 司馬談當時認為:“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 之別,不可易也”;“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 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世弗能易也。 ”即把“禮”當做了儒家的思想核心。

百家:傳統的劃分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亂?

複次,對每一種標準的劃分都沒窮盡劃分。如:政治思想標準,只列了“儒、墨、法”三家,其 他如“德、禮、孝、術、義、絕對平等觀、無君論”等家均未列;哲學思想標準,只列了“陰陽、道 ”哲學,未列“五行”、“理”等哲學;學科性質標準,只列了“名、縱橫、農、小說、兵、醫”家 等,未列“歷史、地理、天文、藝術、書法、倫理、詩歌、散文”等家等。

百家:傳統的劃分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亂?

這樣,百家的劃分越劃越 繁,越劃越亂,完全失去了對百家進行劃分的意義。然而,這樣做又無可厚非,不能在理論和實踐上 說出它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