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英吉利、法蘭西、西方國家的名字,為何都翻譯得如此優美

文字不僅僅是表達意思的工具,很多時候還附加了很多感情方面的色彩。

我留意到一個現象,

西方國家的名字,我們在翻譯的時候,用了漢字中最優美的詞彙。

比如說美國,用到了一個“美“字。

如果音譯的話,如何不叫煤國,莓國,甚至黴國。至少也可以像日本一樣,翻譯的中性一些,叫”米“國。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我們以華夏自稱,天朝上國,對外國的名字一般都會矮化一些。

比如叫日本為”倭國“,稱俄國為”羅剎“等

。這些一看都不是好字眼。

近代以來,西方國家憑藉堅船利炮撬開了中華的大門。

但是,我們依照過去的傳統,依然稱這些人為蠻夷。

以至於英國人很有意見,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籤訂《天津條約》明確禁止使用漢字“夷”,條約規定:“

嗣後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

美利堅、英吉利、法蘭西、西方國家的名字,為何都翻譯得如此優美

後來我們開始了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

那時候的我們,看到完全不同的一個國外,科技發達,人民受教育程度高,文明程度也高。

再加上近代的幾次戰爭,清朝的知識分子,被西方的科技和文化折服了。

對西方國家名字的翻譯,也越來越漂亮。

比如,

對美國名字的翻譯就經歷了咪唎堅、彌勒利堅、亞美理駕等逐漸變化的過程。

最後,我國的翻譯家和知識分子,毫不吝嗇的給了一個”美利堅“的名字。

美麗,利害,堅強,都是好詞。寄託了當時的文人們,對所有美好的憧憬。

到了今天,我們已經能夠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到國外了。名字就只是一個程式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