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篇——民窯傳奇

我們宋代是中國陶瓷的第一個高峰期,它的主要表現是官民兩大系統都蓬勃發展,它不僅僅是官窯,民窯也蓬勃發展,那麼,民窯呢,我們應該有大致的瞭解它有八個窯系,就八大系統。這個系統正好是以長江為界,北方四個,南方四個。北方是有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定窯。這四個窯系。南方是有饒州窯就是景德鎮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四個系統,我們今天這一講就講北方的民窯。

磁州窯它對陶瓷工藝中有一個巨大的貢獻,因為磁州窯的這個原材料它的產地原材料都不太好,不能像景德鎮的高嶺土,那麼好的瓷土,所以它都是從很差的原材料中要燒造很好的陶瓷怎麼辦?它發明了一種工藝叫化妝土。它先把瓷器做好了以後,釉色又黑、灰、黃都不好看,它刷上一層白粉,然後再罩釉,它這層土叫“化妝土”,我們從這瓷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化妝土的位置。你看這個面,是經過白的化妝土然後再畫黑,非常漂亮吧,這是宋代北宋的一個枕頭,你看這個地方,就是化妝土沒有上去的地方,就變得非常黃。化妝土有什麼功效呢?它郵電像咱們女同志化妝打的粉底,遮蓋她那些缺陷,我想化妝土,現在化妝的粉底備不住也是從化妝土那邊學來的。它本意是遮醜,本意就是遮醜,我們打粉底本意也是遮醜,但是時間長了它就變成一個技藝,它有時候這個人臉上沒有瑕疵,他也要打一些粉底,她就顯得更好一些,所以因為有了化妝土出現磁州窯就變千變萬化。那麼它的色彩也出現了,有綠的了,有黑的,有黃的了,孔雀綠的,什麼銀色都有。

陶瓷篇——民窯傳奇

最典型的磁州窯就是剛才我們呈現的那追白底黑花非常強烈的這種,這是磁州窯的典型器。那麼磁州窯的特徵是什麼呢?它主要是率真,粗獷,體現了民間的一種情趣,他沒有約束。它自己不給自己定一個規矩,應該怎麼樣,官方的東西要定很多規矩,因為它要層層審批,一堆麻煩,有一塊過不去就退回去,對吧?磁州窯沒這回事我工匠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你喜歡這樣,我現在給你畫一個,一會兒給你燒出來了,所以它沒有約束。恰恰是這個沒有約束的這種陶瓷工藝,使我們的北方的磁州窯的陶瓷變得非常的豐富

磁州窯當中,它還有一個裝飾方法是其它窯口非常罕見的,除了唐代的長沙窯以外,最重要的用文字裝飾的瓷器,就是磁州窯了,大量的書寫文字。它的這種書寫文字當中,很多表明瞭宋人的一種哲學,比如有的瓷器上就是碗上或者枕上就寫一個字“忍”北宋、南宋人,整個政治格局就是一個忍的格局,北宋與遼南宋與金一直對峙,打不過人家,那怎麼辦呢?就得忍著。要不然就議和,要不然就給你點東西,反正我不願意跟你打仗,宋代人就這個哲學,就是我也不去侵略,我也不去打,但是我實在不行了,我就給你點東西,反正我願意以土地換和平,就這麼簡單,那麼他的哲學就反映到瓷器當中,就是這種忍,祈求家國永安,大英博物館有一個很著名的磁州窯的一個枕頭,上面就這四個字,“家國永安”。這是北宋帶有確切紀年,它是熙寧四年,帶有確切紀年的一個枕頭,那麼反映了當時宋朝人的心態,對吧嘰我不願意打仗,我願意很安定地過一種生活,我們從一開始就講過宋代人以文治天下,不是以武治天下。

陶瓷篇——民窯傳奇

耀州窯是北方非常重要的青瓷,北方燒青瓷不如南方,但是耀州窯是北方最重要的青瓷,它的顏色是呈橄欖綠,我們看一下顏色橄欖綠。那麼它這種深沉的顏色呢?是跟北方人的性格有關,北方人喜歡的東西都比較重,顏色重深沉。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說,“耀州出青瓷,謂之越器,似以其類,餘姚縣秘色也”陸游就說耀州窯車這個青瓷,跟那個南方的秘色非常接近,他說的有一定道理,因為秘色瓷也有點接近橄欖綠。耀州窯是做過貢瓷的,只見記載不見實物,在宮廷裡沒有發現耀州窯的貢瓷,但是記載上是有的。透過我們觀察到耀州窯的質量來看,它作為貢瓷是夠標準的。

耀州窯它的整個的一個過程就是它耀州窯的一個工藝過程,由五代、北宋、金、一直到元它是走一個衰落的趨勢,你看這是五代的,它是凸雕。它整個的花都是凸起來,到了北宋時期的時候,它又開始陰刻,然後到了金代以後就線刻,甚至是素器,它就是工藝開始簡化。我們注意到,所有的陶瓷都是這麼一條路,它要簡化工藝,提高產量,除非是宮廷單用,我不考慮成本。只要走入市場,它一定要考慮這個途徑,工藝要簡化,要提高他的生產力。我們從這個思路上看,所有的瓷器都走過這麼一條道路。

陶瓷篇——民窯傳奇

民窯的鈞瓷,在北方的廣泛的地區都是燒造碗和盤,就是雜糧的民間用具,我們今天非常容易看到這些東西,很多。也不是很貴。非常漂亮,當時民間使用的器皿。那麼宮廷的東西大部分是陳設的,比如花盆、花觚,它是為了看的。那麼民國的時候,突然發現了鈞瓷的窯址的時候,我們剛才說了,鈞瓷的地位歷史上並不高,但是到了民國的時候,就清末到民國初的時候,突然地位提高,所以全社會都在找這個。瓷器的窯址發現以後,大量的殘片,殘片有掛紅的,有不掛紅的。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話叫鈞瓷掛紅價值連城。家有萬貫不值鈞瓷一片。二三十年代的時候,那個窯址被哄搶,很多瓷片就被人拿來鑲制腰帶啊,掛在牆上鑲製成鈞瓷掛屏,我在十十幾歲的時候,買的第一瓷器兼木器就是鈞瓷掛屏,每一片上都有紅色,我記得我當時把它掛在床頭我天天站在床上,就趴在上面看,看那40片,40片,都鑲在上頭,你想想一片就價值連城了,是吧,40片呢。鈞瓷它整個發展的一個脈絡,大致是由紅到藍這麼一個過程,由精緻到粗糙的這麼一個過程。到最後到原代以後,紅就徹底地消失了。所以一個事物它有它的高峰期,有它的低落期,它有一個規律,當我們知道這個規律的時候,對它很容易作出一個判斷,為什麼一看知道什麼時候的呢?就規律找到了。

陶瓷篇——民窯傳奇

北方民窯中的定窯系,定窯是有官窯的,我們說了,汝、官、哥、鈞、定,它是官窯系統,但是民窯也大量使用。白瓷非常容易獲得百姓的喜愛。我們今天白瓷你沒有感受,你拿一個白瓷別沒有感受,你有時候拿一個黑碗到有感受,這個碗挺黑的。白碗你沒有感受,可是宋代的時候,一個白碗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一開始是貴族使用的,大明宮,唐代的時候,都是皇上使用白瓷,別人使不了,定窯最著名的東西就是這個孩兒枕,對吧?這個對陶瓷有所瞭解的都知道這個孩兒枕,這是僱工博物院的,臺北故宮也有一件。這是定窯的產品,定窯的白瓷在北宋的初期,已經燒造的技術非常好了,有非常高的大瓶。有直徑超過五十多公分,六十公分的大碗,像這件東西就是尺寸非常大,河北定州塔基出土的,這是北宋早期的,那麼我們看它的雕花都是凸雕。把花凸出來。到了北宋中期它就變成陰刻了,我剛才說了,工藝的程度就開始簡化,但是你作為外行有時候你沒有分辨出,它這個簡化的過程,就是它提高效率減少成本的這個過程是藏起來的,並不想讓你知道,知道了你就不給錢了,對不對?

陶瓷篇——民窯傳奇

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當收藏熱興起的時候,定窯大量開始仿製了,而且仿製越來越逼真,導致很多人看到定窯不敢買。過去有一種說法叫“真賽假”,對不對,真的跟假的似的太新了看著,但是他就沒有注意到,中間的整個的畫面的佈局,我們今天的人再仿他一定是仿製的過程,他一定要模仿那個時候的韻味,可時的人沒有模仿,當時的人君子坦蕩蕩,我想怎麼弄就怎麼弄。他那個隨意的感覺,也應該能找到。所以我想,皆是你要看古代的這些真的東西,你儘量要去博物館,要看一些真正的東西,要慢慢地體會,它的那個自然的狀態,一旦你把握住它那個自然的狀態的時候,你就可以分辨出有些不自然的狀態,這個說起來好象很懸,但是你慢慢感受,慢慢體會是能夠體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