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春夏秋冬又一春》

輪迴中的禪味

—淺析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主題

木盛則春,火盛則夏,金盛則秋,水盛則冬,四季交替,冬去春來。

影評《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透過將影片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片斷,巧妙地選取小和尚“成長”的童年、“叛逆”的青年、“收穫”的中年、“覺悟“晚年四個故事與之對應,講述了佛教修行過程,同時又以老和尚與小和尚角色的逐漸轉換展現了生命輪迴,一系列場景以時間順序遊走,相互獨立而聯絡。

影評《春夏秋冬又一春》

人生有因果,善因善果。今生無果,來生嘗受,這正是體現片中輪迴中的禪味。春,幼時的小和尚把石頭系在魚、青蛙和蛇身上取樂,至其死而犯下殺戒;夏,正值青春期的小和尚又生痴戀,愛上到寺廟養病的女孩,與其私奔,犯下色戒;秋,當年的小和尚已與私奔的女孩結婚多年,因為對方不檢點的行為,嫉妒衝心而成恨,犯下殺妻大罪逃回寺廟,最後還是被趕來的警察帶走。

影評《春夏秋冬又一春》

按佛教的說法“業必有報”。所謂“業”,就是一個有情之物,不論是和尚的行動、言語甚至是他的思考,都會產生它的結果,無論在多麼遙遠的將來,這個結果都是業的報應。和尚難以擺脫“無明”的狀態,無法從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中解脫出來。正如導演金基德所表現的鏡頭風格單純是一種表象,是他從一而終的內在心結。極力運用畫面敘述故事,關注邊緣事件,這樣的畫面衝擊力,意境式的表達形式給觀眾帶來最大的震撼。

影評《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中,春的殺戒和夏的色戒可以說是“業”,而秋的殺妻則是果。春夏秋三章講了業與果的迴圈關係,最後一章冬就是講“覺悟”,服刑歸來的和尚回到廟裡,在冬天拖著一塊大石頭捧著裝有師傅舍利的佛像,赤身穿過結冰的河面將佛像放到山頂。以求透過這種方式和自己的修行還清種下的業。在我看來,春、夏、秋、冬對應著佛教哲學中的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由好奇、單純、未體悟的“成”,到充滿著本能和慾望(佔有慾和愛慾)的“住”,再到由愛生恨、充滿暴力與憤怒的“壞”最後歸於觀照生命本源、寂靜空虛的“空”,而又一春,則應該是導演的一種演繹,反映了導演對於人類無法跳出宿命與本性的深深悲涼。

影評《春夏秋冬又一春》

小小和尚成為了小和尚的影像,輪迴中的禪味不斷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得以呈現,輪迴中歸根到底回到春去又春來,回望過去的一生,在週而復始的四季交替中迴歸宿命。這樣一個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更具金基德導演別具一格的鏡頭語言形式,因果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