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1932年,朱自清先生曾經到威尼斯訪問。他在《歐遊雜記》中是這樣描寫威尼斯的:威尼斯是一個別致地方。出了火車站,你立刻便會覺得:這裡沒有汽車,要到哪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僱“剛朵拉”。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衚衕。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剛朵拉”是一種搖櫓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兒都去。威尼斯並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轉彎抹角,哪兒都走得到,用不著下河去。可是輪船中人還是很多,“剛朵拉”的買賣也似乎並不壞。

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從亞得里亞海乘船前往威尼斯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85年後的今天,我看到的威尼斯和朱自清筆下的威尼斯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威尼斯城市保護之好,令我們這些從所謂“北方水城”來的人感慨萬千。

威尼斯真不愧為“水城”,整整一個下午,我們基本上都是在水上度過的。

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的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岸,四周環海,由118個島和400多座各種各樣的橋樑組成市區,市內有170多條縱橫交錯的大小河道,整個城市如浮在海面上一樣。

1

遊覽威尼斯,導遊安排四項內容:一是乘擺渡船上島遊覽;二是自費乘坐貢多拉小船在水城穿梭;三是漫步聖馬可廣場,參觀老工匠吹制玻璃花瓶;四是自費乘坐衝鋒舟穿越威尼斯黃金大運河。四項內容,三項都和水有關,真讓我們過足了“水癮”。

威尼斯的天氣總是那麼清麗,蔚藍的天空,朵朵白雲掛在天際,乾淨得一塌糊塗。浩淼的海面,清澈的海水,微微晃動的擺渡船載著我們向威尼斯城進發,一個個島嶼,一處處歐式建築從我們眼前瞬間而過。導遊講的什麼,我們一句也記不住。我們只顧目不轉睛看著前方,心中充滿了期待。遠方朦朦朧朧的威尼斯城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半個小時左右,我們終於踏上了魂牽夢縈的威尼斯土地。

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走向威尼斯

也許是復活節還沒有過去,岸上的人擁擠不堪。

威尼斯並不是一個特別安靜的地方,人群熙熙攘攘,熱鬧而不喧囂。水面的微瀾適時地融化了人群的擁擠。威尼斯人是驕傲的,畢竟這裡曾經擁有全歐洲最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一度的權勢巔峰造就了威尼斯的華麗,昔日的榮耀依然閃爍著光彩。

2

排隊等了好長時間,我們終於登上了“貢多拉”。

貢多拉是威尼斯走街串巷的工具,船體呈月牙形,黑色的船體極為考究,雕刻有精美的花紋。其特點是狹長,船艙很小,並排坐兩個人都顯得相當擁擠。

威尼斯城內,像蜘蛛網一樣通向四面八方的水道窄得僅能容下一條貢多拉,彎道又多,來來往往的船也多,所以對撐船人來說,沒有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是難以駕馭貢多拉的。

我們的船伕高大威猛,藍白條紋的汗衫平整有形。只見他全神貫注,手握竹篙,小心翼翼地慢慢行駛。遇到拐彎、急險處,他格外沉著鎮靜,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輕點竹篙,腳蹬牆上留下的腳窩,左衝右突,一下子駛出險境,化險為夷,柳暗花明。有時,我們真為他捏把汗。但看到他淡定從容的樣子,也就專心致志地欣賞沿途的風景去了。

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貢多拉”在四通八達的水巷中穿行

古老建築屹立在河邊,半個底座在水中度過百年,水草環繞,層層青苔圍繞著底座緩緩生長,潮溼又有些質感,令人忍不住親近,溼漉漉的,滑滑的。有些房子已經傾斜,但威尼斯人仍然保留水城的原貌,很少有翻修的痕跡。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模式化,令人壓抑,唯獨威尼斯絲毫不落俗套,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傳統,與水為伍,與橋相伴,船行水巷,青苔鋪地。

威尼斯橋多,每個水道間都有小橋相連,數不清的橋可以帶你去威尼斯任何一個角落。

我們乘坐的貢多拉從一座又一座形狀各異的小橋下穿過,橋上的人和我們招手,我們和橋上的人互動,其樂融融。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詩: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下看你。想想,挺有意思的。

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貢多拉”碼頭

威尼斯的橋儘管數量多,但是絕不雷同,各有韻味。最為我們熟悉的是徐志摩筆下的嘆息橋。這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橋,橋體封閉連線著總督府和監獄,曾經血腥的橋因為拜倫的詠歎而賦予了愛情的含義。如今這裡成為見證愛情的地方,無數情侶不遠萬里而來祈願天長地久。

對威尼斯人來說,乘坐貢多拉更多是一種對浪漫的追尋。船伕隨口而出的船歌,嘹亮動聽,趣味十足。但並不是每一位船伕都愛唱歌,只有那些有情趣的船伕才會用歌聲相伴,讓遊客度過短暫美好的時光。不過,我們倒聽見了同行的三兄弟唱的《烏蘇裡船歌》,激越動聽的歌聲迴盪在水巷裡,打破了水面的寂靜。

3

棄船(貢多拉)上岸,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急匆匆來到聖馬可廣場,顧不得欣賞這裡的風光,先跑到一座大樓的二層樓上,坐在一間房子裡,參觀老師傅吹制玻璃花瓶的表演。只見一位頭頂光禿、年紀不小的老師傅從電爐裡取出一團燒紅的玻璃液體,三捏兩拉加一吹,一會兒工夫,一個漂亮的花瓶、瓶口上還臥著一隻小鳥,便栩栩如生擺在大家面前。大家對老師傅的工匠精神讚不絕口,鼓掌叫好。

走出樓門,就是聖馬可廣場。

漫步於聖馬可廣場,可以看到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一面是威尼斯大運河,其餘三面圍繞著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新行政官邸大樓、舊行政官邸大樓、連線兩座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鐘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

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被拿破崙稱為“歐洲最美麗的客廳”。聖馬可教堂八九百年曆史的積澱讓它卓爾不凡,異常莊嚴華麗。它完美地將拜占庭式、羅馬式、哥特式風格融於一身,優雅、堅挺而又圓潤。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特色,堪稱威尼斯建築藝術經典之作。

聖馬可廣場的鴿子在四處尋覓著食物,肥碩的軀體搖搖擺擺,倒有些君王的氣度。

威尼斯到處是獅子,與聖馬可有關。聖馬可是威尼斯的保護神,它的標誌是一隻帶翼的獅子。

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高高地矗立著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著一頭威風凜凜帶翅膀的獅子。

4

威尼斯註定生生世世與水為伴,大運河不緊不慢地穿過威尼斯,像個反寫的“S”將威尼斯角落間的華麗串聯起來,水波泛著藍色,微微氤氳。

我們乘坐的衝鋒舟,從東向西,在這條黃金大運河風馳電掣般航行。沿河兩岸到處可見停放的船隻,迎面還有大型客船和精巧的貢多拉駛過。

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在黃金大運河上激情飛揚

整個黃金水道簡直就是一座橋樑博物館。一座座造型奇特的橋樑撲面而來,目不暇給。最有名的是莎士比亞名著中的里亞託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象徵。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里亞託橋建於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橋,後改為吊橋。里亞託橋對威尼斯人來說,是這座城市的中心,素有“水上華爾街”之稱,很早就是威尼斯的商貿中心。莎士比亞的長篇小說《威尼斯商人》就是以它為寫作背景的。

大運河還是一座建築藝術博物館。兩岸雄偉的宮殿、高大的教堂高低錯落,造型奇特的民居組成兩道天然的屏障,拱衛著大運河,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看不到高樓大廈,更看不到奇形怪狀的建築,所有的建築色彩、造型都與大運河搭配自然,相得益彰。

威尼斯的建築,年代都較為久遠,多建於14至16世紀。不論教堂還是宮殿,隨便一個拐角都能看到典型的歐式風情。據不完全統計,威尼斯有7座教堂,200多座宮殿,每一座建築都有華麗的故事。

自費遊覽黃金大運河價格不菲,但缺少這一項,也會遺憾。因為它至少有些深度遊的味道,讓你對威尼斯有了更多的瞭解,真正體會到水城的魅力。

在威尼斯,感受水城的魅力(歐遊散記)

繁忙的黃金水道

蜿蜒的小巷,流動的清波,夢幻盪漾在水面,一抹浪漫情懷滑過,這就是威尼斯的靈魂,給人無限遐想,無限憧憬。

威尼斯,這個地地道道的“水城”其實很難描畫,古典浪漫中有些頹廢,華麗雍容中又有些沉靜。亞得里亞海給了它陽光與海水,久遠的歷史給了它榮耀與傷痕,無邊無際的水承載了它的一切。這個城市,你去過一次,一定還會去第二次、第三次。它會走進你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