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我們看《岳陽樓記》並讀《始得西山宴遊記》,可觀察到中國文人的寫作。第一段序言,總會說自己為何會淪落到現在如斯處境,因為中國文人透過科舉當官,當官有時候要講風骨,如果在皇帝面前說了不中聽的話,唐宋兩代政治清明,會被貶謫流放。到了明清,便沒那麼幸運了,特別是清朝,興起文字獄,是要推到菜市口問斬的。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所以為何在唐宋做一個文化人比較幸福,就算你提出異議,也罪不至死,皇帝會叫你走遠一些,去遊山玩水,我不想再見到你,那當然好,不是無薪假期,而是帶薪放長假,你說這多好。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岳陽樓記》開首先說日期。“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貶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就是說這篇文其實是擦鞋的,他正逢失敗,駐守巴陵郡,振興這裡的經濟民生,修建岳陽樓。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他有些附庸風雅,讓我為他寫文助興,所以我寫了這篇。第一段說政治,這段又是多餘的,但沒辦法,我們要知道那個背景。第一段應該由第二段的第一句開始,因為氣勢奪人:“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這裡運用三字和四字句,它的開首跟《始得西山宴遊記》有所不同,一開始就寫得很宏大。《始得西山宴遊記》的開段寫得很瑣碎,層層推進,而《岳陽樓記》的開首已是一個大遠景,你可想象在岳陽樓上觀看長江的風景。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朝暉夕映,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以四字句控制節奏,一氣呵成,然後他說岳陽樓的時間,再由時間說到季節氣象。筆鋒一轉,“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這一組四字詞說下雨、風暴,然後下雨風暴後,眼前景物為知一變,聽到虎嘯猿啼還配上音效。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寫景必定入情,“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聽到猿聲,想到朝廷裡小人那種暗中進饞的噪音,這是難以避免的,在中國人社會,當官上位,你如何攔阻?如何能避免別人的暗箭?畫面一轉,由惡劣天氣轉為風和日麗,這是一個對比,對比什麼呢?“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鯉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這更為押韻,跟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作對比。“而後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看這文章,一句緊接一句。真是拍案叫絕,擊節讚賞。朗讀時,心和腦一直意會當中的視覺效果。這種藝術境界,猶如聽莫扎特的第21號交響曲。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然後說到寵辱皆忘,登樓後,看到大自然這個景象。我深受感動,於是朝廷、人間裡的是非,都可以忘記。岳陽樓可以讓我化憂為喜,什麼都能看開,看穿,所以最後一段是感受:“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後面這句真是每個人都要銘記,你不會背整篇文章也要背熟這兩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中國的文化人,受儒家影響,如果你透過科舉考進翰林院輔助皇帝,居廟堂之高的時候,要心懷百姓。你要對皇帝盡一份文化人,知識分子的道義,跟他說真話,改善下層百姓的生活。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但是如果皇帝不喜歡,把你趕走,那麼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我離開了京師,皇帝不想見我,看風景時,仍心繫皇帝。皇帝身邊沒有我給意見,不知他會否被小人包圍,然後作一些錯誤的決定,令國家走上錯誤的道路。正所謂國家興亡,一個知識分子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仍是有這種憂患精神的。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所以他在岳陽樓看到這樣的風景,陰天和晴天,象徵國運的衰和興。陰天象徵朝廷不太好,有很多虎嘯猿啼,小人進饞。晴天指國家太平盛世,註腳就是進亦憂,退亦憂。身為一個知識分子,註定沒有好日子過,唯有看開,看透。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最後是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身為一個知識分子,你和基層市民的分別是,你要比他們早想一步,將來的經濟危機,國家興亡,不但比平民百姓早想一步,還要比皇帝站高一級,看得更遠,為他分憂。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這個意思,這亦將一個知識分子的胸襟和情懷,隨著岳陽樓看到的長江,陰晴不一的景觀,而推到很遠。

透過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必然宿命

這就像杜甫的《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完全是一樣,所以無論是唐代的杜甫或者宋代的范仲淹,他們相隔百年,身為一個有偉大胸襟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和心情是一樣的,這可以說是中國知識分子沒辦法在帝制寄生之間,一種難以避免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