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七里河區的由來

由西關到西關。不遠處,進了七里河區。西津路是七里河區的主幹道,也是蘭州交通流量最大的一條道路,車來車去,路旁綠樹紅花。就是:車如流水馬如龍,月如花開。

蘭州七里河區的由來

二十多年來,在蘭州四處奔波,不知多少次到過七里河,對這地方有些熟悉。記起剛到蘭州,逛文化宮時,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匹向西,昂首奮進的銅馬。馬的頭部向西,馬蹄向東。有人戲說,七里河給城關區添了堵。

蘭州七里河區的繁華程度僅次於城關區,是蘭州市的中心區域。整條七里河,像一個不規則的手掌。北邊是黃河,南邊是山,東接城關區,東南與榆中縣接壤,南臨臨洮縣,西臨西固區、永靖縣。

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七里河區在歷史上首次設立郡。金朝將阿幹堡升為阿幹縣,隸屬臨洮府蘭州。明、清兩代,七里河畔多為皋蘭縣。一九四○年,全國實行新縣制,皋蘭縣被定為第一級縣,城區有八個鎮,其中有握橋鎮(今蘭州市工人文化宮)、西屏鎮(今七里河區)。

蘭州七里河區的由來

七里河區歷史悠久。從四千年前到六千年前,七里河區的黃土山樑上的水磨溝、西園溝、黃峪溝、花寨子等,曾經是先民的家園,他們背山面水,在避風向陽的地方,建造聚落,頑強地與自然抗爭,創造了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半山、馬。一九五五年九月,區劃調整,第四區改為蘭州市七里河區。阿幹區在1960年合併為七里河區。

大圖型七里河區歷史悠久。從四千年前到六千年前,七里河區的黃土山樑上的水磨溝、西園溝、黃峪溝、花寨子等。為什麼叫七里河?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國內有一條河流,人們叫七里河,流經的地方叫七里川,這就是今天這個地區的中心地帶,所以得名。另一個人說,距蘭州市區七里遠,到底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蘭州七里河區的由來

講起,不少人對七里河不熟悉。人們在蘭州市區所熟知的黃河,再也不會有幾條能夠引起市民的關注了。到底是一條怎樣的河流呢?

七里河(又名西果園溝)它是黃河南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馬蓮灘,全長約25公里,流域面積約155平方公里,發源於湖灘鄉。流不同地區的這條短河有不同的稱呼。人的上游叫黑鷹溝,匯入石板溝,後面叫筍籮溝。到達晏家坪,進入七里河川區,稱為七里河,向北注入黃河。一九五三年入七里河洪道入黃河。由於距蘭州舊城中心七里遠,所以人們稱它為七里河。

大圖型七里河(又名西果園溝)它是黃河南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馬蓮灘,全長約25公里,流域面積約155平方公里,事實上,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七里河解放前,因山洪沖刷,河床寬闊,流量不定。遇大雨,洪水氾濫,沒有洪水,泥濘難行。東來西往的人,經常乘著驢騾,乘著馬車,過河。人們來了,把這條河段叫做馬驢。

過去,七里河的水是比較多的。明、清時期,七里河水灌溉大片土地。在50年代,七里河水還可以灌溉河岸和黃河盆地川區的土地。那時,從王家堡到鄭家莊一帶的村莊,都是靠七里河水的灌溉而盛產瓜果。80年代,河水又流入黃河,夏天還可以用來灌溉農田。但此時,韓家河下的河水斷流了。一九七七年,七里河還發生了二百四十一立方米每秒的洪水。然而,七里河最大洪峰為1974年的每秒455立方米的大洪水。

不料,不知名的七里河,也七是條有故事的河!所以1955年9月30日,蘭州市區重新調整,原來的第四區改為第四區。最有影響的溝道是:距蘭州城七里處的七里河,故名七里河區。該區也因此改名為蘭州市七里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