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考官,滅忠良,“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

自古以來,因為地勢,水源等自然環境以及人文條件的不同,中國南北方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古代更是如此。

洪武三十年二月,三年一選的科舉會試正式開始。當時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選定了德才兼備計程車林領袖,翰林學士劉三吾為主考官。

殺考官,滅忠良,“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

各地才子們摩拳擦掌,大展身手。三月初皇榜釋出,發生了一件令人唏噓的事情。原來,皇榜釋出後的幾天內,竟有一大批落榜的學生跑到禮部鳴冤告狀。不過說來也怪,此次中榜的52名貢生全部都來自南方各地,一名北方人都沒有。因此,那些落榜的北方考生狀告主考官收受錢財,搞地域歧視。一時間這件事情傳得沸沸揚揚,滿朝文武,鄉里小民皆對此事知曉一二。

為了挽回大局,也為了國家律法和皇家顏面,朱元璋特地下詔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挑選了一些滿腹詩書,德高望重的飽學之士來調查此事。然而,經過一番調查,卻什麼沒有調查出來。所有的程式都合乎律法,考官也是清正廉潔。無奈之下,朱元璋竟然親自舉行了複試,重新選定了61名中榜貢生,清一色都是北方人。

殺考官,滅忠良,“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

幾個月後,更奇的事發生了。朱元璋突然下令,宣佈劉三吾等人意圖謀反,念其年事已高變,將其發配西北。其餘與南北榜事件有關的調查小組相關人員都以反賊的名義被凌遲處死。而且從此以後,科舉皆分為南北榜。

不過,此次南北榜事件中既然沒有人做作奸犯科之事,那為何又會出現南北方學子錄取結果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而朱元璋又為何突然對調查小組以及考官劉三吾動了殺心呢?

殺考官,滅忠良,“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原因便很快會浮於水面了。

第一,自唐朝以後,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便格外活躍,為了爭奪政權土地,北方戰亂不斷,黎明百姓也因此受到牽連。此時的北方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又何談教育?所以與和平繁榮的南方相比,北方經濟,政治條件都相對落後,交通貿易也不發達,還總是受戰亂困擾。學生們很難能夠靜下心來用功讀書,且北方教育條件也相對落後於南方地區,所以錄取者皆為南方學生也不足為奇了。

殺考官,滅忠良,“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

第二,朱元璋為明朝開國皇帝,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自然拼了命地想要保護。但是如果南北方人心不齊,或者其中某一方對他有謀反之心的話,他這個皇位也是坐不穩的。於是為了平息身處戰亂中北方百姓的怒火以及對當時朝廷的不滿,也為了贏得北方大臣和百姓的心。他才格外重視此事,甚至後來又重新挑選了北方的貢生,又下令從此科舉考試需分為南北榜。這樣一來,對南北方的學生都公平,他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心,穩定了政權。

殺考官,滅忠良,“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

第三,朱元璋生性多疑。他能夠一掃萬難坐上皇帝的位置,自然是有些手段的。之所以讓劉三吾做考官,就是希望他能夠識相一點,對北方考生放點水,中和一下南北方貢生錄取的數量差別,好籠絡一下人心。但是無奈劉三吾沒有體會到皇帝的用心,生性耿直的他,直接拒絕了朱元璋的想法。隨後,朱元璋設立調查小組,也是想透過調查重新安排北方考生被錄取。但是當時,大家都沒有明白他的想法。他作為一國之君,為了不破壞國家律法,損害皇室的威嚴,這個想法也不好明說。

又加上在經過一番周折後,朱元璋看到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被人所領會。生性多疑的他,懷疑劉三吾等人想要聯合謀反,本著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宗旨,他便將他們一一除掉。

殺考官,滅忠良,“南北榜”事件朱元璋到底怎麼想的?

所謂伴君如伴虎,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皇帝的心思你永遠也猜不到,一旦不合他心意,惹上殺頭之罪也是有可能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古代封建皇帝制度統治的時期佔了很大一部分。從堯舜禹的禪讓制變成夏商周的宗法制,再由周王朝的分封制變成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中原大地上君權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流傳了數千年,這也為歷來的皇帝理所當然將自己作為一統世界的霸王奠定了基礎。有多少黎明百姓因為皇權土地而喪失性命,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死於皇帝的談笑之間,在那亂世中心懷莫大的遺憾。想來,這也是古代封建君主專制社會一個極大的弊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