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畫面的圖式結構”才能身臨其境,讓自己喜歡上油畫藝術!

畫面的圖式結構

畫面的圖式結構主要包括:畫面的構成關係,與具體的造型因素兩方面。對這兩個內容的把握不當,就會在創作練習中出現許多問題:例如在畫面中羅列人物,構圖不美等等,對於剛開始創作練習的階段,學生往往會對要表達的景物與人物,不知如何安排、擺放,同時又很想在畫面中對某種情景內容進行敘述,於是導致羅列現象出現。畫面上缺少主次、沒有鮮明的視覺中心,構圖流於平淡。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畫面構成上狠下功夫。畫面的構成可以分為:造型的構成、黑白的構成及色彩的構成等。分析掌握各個構成因素及它們與畫面表達的關係是找尋畫面內在形式之美的很好途徑。

諸多構成因素的和諧運用也是把握畫面整體氣氛的關鍵,對於畫面中種種構成因素的整體把握,從創作草圖開始就應高度重視。整體性不僅表現在畫面構圖中,諸如造型、色調、空間關係的處理上,而且還體現在畫面總體精神的把握上。一幅畫離不開形、色、質的有機性結合,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構成因素間對比、調和等關係的和諧處理。創作中畫面語言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畫面整體效果的把握,而整體性的把握又存在於作者的整體意識與各構成因素運籌帷幄的排程間,這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境界。

面對許多創作練習中的畫面,總覺得畫面中主要的那個人缺點什麼,不夠完美,這時候,可能在兩方面出了問題:人物形象本身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準確傳達了畫面要表現的資訊。即人物選的對嗎?或者人物刻畫的方法是否到位,是否與畫面要表現的情緒相符,即人物畫的好嗎?回答這兩個問題需要紮實的造型能力。繪畫從某些角度說是一種。“技術活”。精到的技術、技法是畫者準確表達思想、情感的保障。眼、腦、手的有機結合,也是基礎課訓練,所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從大的範疇來說,當丟失了形式審美和技術支援時,任何藝術知識和技能都縮小成個體經驗,而無法被複制和傳授。“藝術”二字中,“術”字指“才能、技術”,也可以這樣說這個詞的核心在於藝術家不同與它門之“術”的才能與技術。從小範圍來看,一幅好的繪畫作品,不僅是傳達思想與觀念的載體,畫面中精湛的技術、技法本身也是觀者不可或缺的視覺感受。這也是其它藝術門類無法取代架上繪畫藝術的重要原因。

在很多創作練習中,尤其是月Ⅱ開始創作練習時,學生的注意力往往在畫面的表現內容,或者是塑造形象的方法上,這樣導致作品類似故事插圖,或者很像習作,缺少藝術感染力。繪畫的形式美感也是繪畫語言不斷髮展的動力,當然,形式美並不是創作者所求的唯一。康定斯基在《關於形式問題》的論著中,就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作了明確的闡述,他寫到:“形式是內容的外部表現。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形式神聖化,只有當形式是內在共鳴的表現手段時,我們才應該為之奮鬥。為此,我們不應該僅僅求助於某一種形式。”這樣,在創作的學習中,應清醒地認識到,形式的探索雖十分重要,但不能誤人為形式而形式的歧途。在創作練習中也不乏例項,一味追求畫面的形式感,而畫面內容,空洞、做作、毫無真情實感的作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