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移情”,首先應該做什麼

在生活中,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移情”,首先應該做什麼

“移情”,從心理學上看,實質上是一種情感體驗現象。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移情”,首先就表現為對孩子情感的感受能力。這種對別人內心情感的感受能力,西方有的心理學家謂之“情感智慧”。這種智慧自然人皆有之,但有高下之分。一般說來,富有同情心的人往往高些,而本身情感冷漠的人,往往低些。

在生活中,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移情”,首先應該做什麼

因此所謂的善於感受孩子的內心情緒,對於家長來說,關鍵是能不能懷著自己的熱情去感受,或者說有沒有願意去感受的態度。歌德在他的長篇小說《親和力中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別人來接近我們,我們是無法瞭解他們的。只有我們去接近他們,才能瞭解他們的情況。”對於孩子情感的感受也是這樣,只有你主動去接近它,願意去感受它,它才能為你所感受。就像一位父親來說,他孩子偷字典的直接心理動因,乃是對老師的再次批評的一種恐懼感。他的父親對深藏於孩子心中的這種恐懼感完全感受不到,所以孩子幾次要求他買字典,他都心不在焉。及至孩子偷了字典捱了罵,並將內心的恐懼、委屈與悔過之情表露了出來,這位做父親的竟仍然不願去感受。

在生活中,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移情”,首先應該做什麼

像這樣的父親,自然是很難理解自己的孩子的。感受到孩子的內心情感,還不等於就是理解。只有理解了這種情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因此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想想假如我是個孩子”。“假如我是個孩子”,也就是把你感受到的孩子的情感,與你自己所經歷的類似情感體驗,特別是類似的童年情感體驗相比較,同時也與你所瞭解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相比較,看看其是否“合情”與“合理”。做到這一步,你的“情”,才會真正“移”到了孩子一邊。

在生活中,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移情”,首先應該做什麼

【作者:黃國華歷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