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主火炬太小氣?結果被逆襲了

光影流動、美輪美奐,簡約不失大氣、唯美不失奔放。本屆冬奧會開幕式可謂亮點多多,處處可見獨具匠心的創意。一開始以24節氣所進行的倒計時加上節氣美文,一下子就顛覆了傳統的倒計時觀念,體現了內涵豐富的中國元素。

冬奧會主火炬太小氣?結果被逆襲了

然而開幕式最後的火炬點燃儀式卻讓我有種悵然若失,甚至認為這種火炬點燃方式和視覺呈現未免顯得太小氣。要知道歷屆奧運會主火炬點燃儀式都是集創新創意和高科技為一身的點睛之筆。正是懷著這樣的期待看到兩名運動員將火炬插大雪花中,想象著眼前一定會產生一幕更為壯麗宏闊的畫面。然而,隨著鏡頭的逐漸拉遠,火炬變成了火苗在空中搖曳。那一刻很詫異的想:這就完了?再看果真完了。期待中的主火炬並沒有出現,感到意猶未盡。直到開幕式結束才真正相信——沒有主火炬。當時,看著宏大的鳥巢中那束被大雪花環繞著著若隱若現的火苗,突然產生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心想未免也有點太小氣了吧?與整個開幕式是不是很不和諧呢?這恐怕是本屆冬奧會開幕式唯一令人遺憾的地方了!

冬奧會主火炬太小氣?結果被逆襲了

帶著這種關注,今天看了對張藝謀的採訪,特別是關於奧運主火炬的採訪。張藝謀解釋了為什麼沒有點燃主火炬,他講的原因大體有兩點:

第一是基於環保的理念。他說以往奧運會那種熊熊燃燒的主火炬和本屆微火火炬相比肯定是不環保的。這點確實是事實,而且我也認同。但還是沒能釋懷我既有觀念中對主火炬的期待感。

第二是創新與創意,火炬就是火炬。他說歷史上每屆奧運會都是以點燃的方式點燃主火炬。從動作上來看都是一種“點”的方式。我們不是不能做華麗的、高科技的點燃方式,但是我們要打破常規開啟一種新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是“放”,隨著兩名運動員把火炬放入槽中並聽到“咔啪”一聲響,從動作上和感官上使觀眾感受到火炬被牢牢的固定。然後就結束了,此時大家一定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反差。原來,火炬就是火炬。

原來如此!我快速梳理了一下思路感到完了,我被逆襲了!我的情緒、其實每一個觀眾的情緒變化都被老謀子拿準了。看似一個硬傷十足的主火炬點燃方式原來蘊含著這麼豐富的創新與創意!此時我突然想到一個詞——見微知著。透過這個看似微弱的火苗,竟然發現了這麼多創新與大氣。

先說創新。取消了主火炬既是環保同時也是創新,改變傳統對火炬“點”的方式為“放”的方式也是創新。這兩個創新可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一是顛覆了奧運會以來既已形成的固定思維模式和人們的慣性認知,雖然這種創新的內涵更多體現為創意,但確實起到了“破”和“立”的效果。而且這種效果所引起人們的情緒變化有多大,其影響和意義就有多大。這種簡單的形式變化,如今令我恍然大悟——誰說創新必須體現在高科技方面?原來創新可以是另一種形式。所以說,這既是創意的成功,也是十足的創新之舉。

再說大氣。相比於我昨天對於冬奧會主火炬點燃方式所產生的那種“小氣”的認識,我發現作為一個觀眾的視野侷限性所產生的情緒變化恰恰都被導演“算計”到了。試想這麼一個宏大的歷史盛會,所有的開幕式環節都很精彩為什麼唯獨這一壓軸環節顯得格外低調另類?這肯定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個觀眾觀看時並不知道導演的創意,個人的情緒表達都是自然而然的。當了解到其中的原因時,那種強烈的反差感使開幕式所表達的主題深入地觸及到每個人的內心。從我來說,對於環保從理念層面的認知立刻上升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現實感、參與感和行動力。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主火炬的取消開啟了一種極具革命性的思維模式改變。幾百年來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維模式主導下的創新定義,由此所形成的思維模式基本固化甚至被認為是天經地義。所以我們看到以往歷屆奧運會主火炬點燃方式雖然形式各異但主體一致。而本屆冬奧會則不然,取消主火炬看似體現了環保精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什麼不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新規則的建立呢?同時“火炬即是火炬”還有點哲學辯證特點。難道不是嗎?為什麼火炬不能成為主火炬呢?如果穿越歷史回到古希臘追溯奧運起源的話,那所有的火炬點燃形式是不是都將顯得多餘呢?從這方面來說也體現了一種返璞歸真的精神實質。此可為是“大氣”。

最後,我不得不為張藝謀的“算計”點贊,也由衷歎服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中對創新的貢獻。總之,關於對冬奧會主火炬的困惑不解都隨著那株觸及人心的微火“見微知著”,最終被徹底逆襲了。也許,這才是本屆冬奧會開幕式最大的成功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