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神仙姐姐劉亦菲的新電影《花木蘭》從開拍開始,一直就深受廣大粉絲的期待,當然首先這部電影是大製作,迪士尼大規模的全球徵演花木蘭,劉亦菲被成功選上了,因為劉亦菲英語好,另外在拍攝電視劇的過程中,也學習了不少武術的功底,所以說也是有一定的基礎的,從迪士尼最初發布的劇照來看,劉亦菲也非常符合花木蘭的形象的。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和卡通人物對比其他都無異議,除了卡通人物的眉毛粗一點,但是從定妝照來看,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眉毛加粗了,這也可以看出劇組的細心,比較粗的眉毛,會顯得英氣一點,輪廓也會更鮮明,適合一個巾幗英雄的形象。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但是在最新的《花木蘭》預告片一出來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花木蘭》的預告曝光後,劉亦菲的妝容卻讓人大跌眼鏡,雙頰塗上紅撲撲的腮紅,額頭有一抹鵝黃,眉宇間以紅色點綴,濃烈的色彩和現代女性追求的裸妝感大相逕庭,因此有不少網友看不習慣,直呼好醜。在平常的影視劇中也很少看到與這類似的妝容啊。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但是也是從這個妝容中就可以看出劇組的用心研究了,相信讀書時我們都學習過《木蘭詩》,在花木蘭凱旋迴家後有這麼一段話,“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花黃”大概就是那額頭那一抹黃色的妝容吧。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花木蘭(412年-502年)的故事發生在漢朝時期,但花木蘭的形象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僧人智匠在《古今樂錄》稱:“木蘭不知名。”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所以妝容應該是按照南北朝時期的妝容來進行修飾的。

南北朝時期的面部妝容主要有:

1、額黃

它是一種古老的面飾,也稱“鵝黃”、“鴉黃”、“貼黃”,“宮黃”等。因為是以黃色顏料染畫於額間,故名。其俗可能起源於漢代,因明張萱《疑耀》中曾說:“額上塗黃”亦漢宮妝。“但至六朝時方流行起來。它的流行與佛教的盛行有直接的關係。女性或者是從塗金的佛像上受到啟發,也將自己的額頭染成黃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額黃的習慣,謂之“佛妝”。

除了把黃色顏料染畫於額羊,也有用黃色硬紙或金箔剪製成花樣,使用時以膠水貼上於額上的。由於可剪成星、月、黃、花、鳥等形狀,故又稱”花黃“。嚴格來說,貼花黃已脫離了額黃的範疇,更多地接近花鈿的妝飾了。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2、斜紅

斜紅是面頰上的一種妝飾,其形如月牙,色澤鮮紅,分列於面頰兩側、鬢眉之間。其形繁多,立意稀奇,有的還故意描成殘破狀。猶若兩道刀痕,亦有作捲曲花紋者。其俗始於三國時。南朝梁簡帝《豔歌篇》中曾雲:”分妝間淺靨,澆臉傅斜紅。“五代南唐張泌《妝樓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魏文帝曹丕宮中新添一宮人薛夜來,文帝對之十分寵愛,某夜,文帝在燈下讀書,四周圍有水晶製成的屏風。薛夜來走近文帝,不覺一頭撞上屏風,頓時鮮血直流,痊癒後乃留下兩道傷痕。但文帝對之仍然寵愛有加,其他宮人見而生羨,也紛紛用胭脂在臉頰上畫上這種血痕,取名“曉霞妝”,久之就演變成這種特殊的面妝――斜紅。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3、花鈿

這裡的花鈿,專指一種飾於額頭眉間的額飾,也稱“額花”、“眉間俏”“花子”等。在秦始皇時便已有之。六朝時物別盛行一種梅花形的花鈿,稱為“梅花妝”。相傳宋武帝裕之女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仰臥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額上,額中被染成花瓣狀,且久洗不掉。宮人其他女子見狀新異,遂競相效仿,剪梅花貼於額間。後漸漸由宮廷傳至民間,成為一時時尚,故又有“壽陽妝”之稱。

當時黏貼花鈿的膠是一種特製的膠,名呵膠,這種膠在使用時,只需呵一口氣便發黏。相傳是用魚膘製成的,黏合力很強,可用來粘箭羽。婦女用之黏貼花鈿,只要對之呵氣,並蘸少量口液,便能溶解貼上。卸妝時用熱水一敷,便可揭下,十分方便。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黃額頭紅臉頰被吐槽醜!但卻是根據歷史還原

《北齊校書圖》中染額黃,作佛妝,梳螺髻的侍女。

由此可見,根據上面的南北朝時期的妝容特點來看,該劇也是十分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的了,可見劇組也是十分的用心對待該劇,希望播出不會讓觀眾失望,也希望天仙姐姐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驚喜。

參考:兩晉和南北朝時期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