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世界上最好喝的一杯”咖啡,這本書可以助力

很多人都喜歡這樣一種工作方式,邊喝著飲料,邊工作。有時候會是中國茶,有時候會是咖啡。咖啡與茶,兩種飲品之間,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咖啡發現之初,乃用於修道院修士提神,治病之用,經過中世紀上千年的發展,咖啡已融入西方各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中國茶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這世界思想文化大交溶的時代,我們必然會嘗試更多的不同的事物,就如品嚐咖啡一樣。或者說,咖啡也在不斷地融入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中。

尋找“世界上最好喝的一杯”咖啡,這本書可以助力

《好的咖啡》是一本充滿專業咖啡製作技巧以及關於咖啡口味探索的書,它作者井崎英典是一個日本人,16歲那年開始在父親的咖啡館工作。

2012和2013年連續獲得JBC日本咖啡比賽冠軍,成了“了不起的咖啡師”。2014年,代表亞洲參加WBC世界咖啡師比賽,又成為第一個獲得世界冠軍的亞洲人。他所取得的成績代表著日本人的匠心傳承,也是新一代世界咖啡師們的代表。

《好的咖啡》拿在手裡比一般的書要小,尺寸只有130*185mm。精裝封面是咖啡色的,專色印刷以及UV工藝,讓人感覺特別的極簡舒適。

尋找“世界上最好喝的一杯”咖啡,這本書可以助力

什麼是好的咖啡?

這個問題有點像在問什麼是一杯好茶?道理實際上是一樣的。

作者說所謂的“全世界最好喝”是指:“自己覺得真的很好喝,自己最喜歡這個味兒。”那麼就不是最名貴的就是你覺得全世界最好喝的,不是別人推薦的就是你覺得全世界最好喝的。這個“好的咖啡”只適合你一個人,只有你自己覺得好喝,自己喜歡,才是“全世界最好喝的咖啡”。

“世界上最美味的一杯”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即便是世界頂級大賽也是如此,每年咖啡萃取傾向都在變化,有時候幾年前覺得美味的咖啡現在也覺得不美味了。受文化背景和飲食生活的影響,這個“正確答案”一直在變化。

尋找“世界上最好喝的一杯”咖啡,這本書可以助力

作者認為的“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存在於“正確品質範疇內的自己喜歡的味道”。也有人會覺得烤焦的咖啡也很好喝,所以作者也強調,起碼要展現咖啡正確品質的基礎上,再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好的咖啡”。

《好的咖啡》的誕生不是讓我們看書中咖啡的圖片,不是讓我們簡單地看看咖啡沖泡的方法,而是讓我們理解咖啡沖泡的邏輯,泡出我們自己喜歡的“全世界最好喝的咖啡”。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咖啡大人,這本書都能讓我們明白的事情有:瞭解“自己的喜好”、如何選擇咖啡豆、咖啡的炮製流程、世界水準的咖啡沖泡方法以及如何把握味道,自己原創出自己喜歡的咖啡。

什麼決定了咖啡的味道?

咖啡的基本味道主要有甜味、酸味、苦味,極少用鹹味和美味來形容。也有人簡單粗暴地認為咖啡不是苦的,就是酸的。但作為咖啡專家的作者認為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味道來形容咖啡,比如買掛耳咖啡,也分奶油黑巧·醇黑、低酸、輕盈花果·中高果酸、均衡回甘·酸苦適中。

作者認為如果無視咖啡本身的風味特性,焦點放在烘焙所形成的味道上,那麼烘焙程度越深越苦,越淺就酸味強烈。所以喜歡苦味就選擇深度烘焙的咖啡,喜歡酸味的人就選擇輕度烘焙的咖啡。

尋找“世界上最好喝的一杯”咖啡,這本書可以助力

作者還給出了一張味道判定表,從表上,我們可以看到咖啡還可以用四種口感進行區分,“清凜”“濃郁”“清爽”“醇厚”,這些也是我們常見的咖啡包裝上的字眼。

控制咖啡味道的六要素有生產國、品種、生產工藝、烘焙程度、研磨、萃取。

生產國就像是我們中國茶的產地,不同產地的同種茶葉味道也不一樣,咖啡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選擇品種、生產工藝更不用說了。

原料就是生命,如果咖啡豆的質量不好,我們就沒有找到想要的咖啡口味的可能。烘焙程度也有輕度、中度、深度烘焙,研磨也包括大、中、小顆粒,萃取就跟泡茶一樣,也取決於咖啡的重量,萃取的時間,水的溫度,注水的方式等。

這六要素任何一個要素有一點變化,都會帶來口感的差異。

咖啡的泡法

咖啡最基本的泡法:第一步:擇豆、稱重,第二步:研磨,第三步:燙杯,第四步:泡豆,第五步:萃取,第六步:完成。這些最簡單的步驟,在書中都會有詳細地講解。

另外作者給出了不輸給專業選手的最強萃取法。萃取的六項數字規則:①豆子的重量;②熱水的重量;③萃取的時間;④溫度;⑤蒸制;⑥注水的方式(流量、流速、次數、高度)。

關於豆子的重量,因為咖啡豆會因為烘焙的程度導致不同,所以稱重是最準確的方法。萃取成功的秘訣在不僅在於咖啡豆的重量,還關鍵在於控制所使用的熱水的重量。這類似西方的烘焙,任何一個東西都要最準確的測量結果,才能做出好的甜品。

第三要點萃取的時間,也就是熱水和咖啡豆接觸的時間。這個時間的不同,咖啡的濃度也不同。這個時間的改變,很可能前面的稱重就失去了意義。

滴濾式咖啡一般萃取時間2-3分鐘,一般的萃取時間為3-4分鐘,這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改變萃取的時間。

第四個要點水溫,100攝氏度是最好的,對了和喝中國茶一樣,所用的濾杯也要實現加熱,否則水加進去就不是100攝氏度了,會降低。我們要最大力量的防止萃取溫度的降低。

第五個要點蒸制。這裡提到一個沒見過的概念,也就是“咖啡圓頂”,咖啡圓頂的本質是與熱水反應後形成氣泡的二氧化碳。這個二氧化碳由烘焙產生,程度越深,二氧化碳含量越高,之後會慢慢從豆子中釋放出來。

尋找“世界上最好喝的一杯”咖啡,這本書可以助力

咖啡蒸制的成功在於“使適量的水均勻分佈在所有粉末上”,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程度,那麼萃取的效率也會變高。然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蒸制的時間,關於蒸制的時間書中有詳細說明。

第六點注水方式,像極了喝茶的注水哪一步,流量、流速對咖啡的味道都有莫大的影響。

遵守這六項規則是學習泡出美味的咖啡所必需的。專業人士有使用的美味方程式,秘傳的“萃取比例”,例如滴濾式咖啡國際一般萃取比例是1:16。這是個思維方式,換個說法,以100g熱水為例,萃取比例的基本配比是熱水100g、咖啡豆6-8g,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萃取範圍調出自己想要的喜歡的咖啡。

現在全世界的人每天要喝20億杯咖啡,這大概也要繞地球很多圈了。當咖啡成為我們中國人也不可缺少的飲品,能夠用幸福的心情享用我們自己喜歡的“世界上最好喝的一杯”,我想這本書是可以助我一臂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