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藝術之源為何?學術界眾說紛紜,其中模仿說為藝術起源最著名的五種學說之一, 此學說認為藝術源於人對自然界之效仿。經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達芬奇、莎士比亞、哥德等人的研究發展,模 仿說的理論更加客觀系統,藝術不僅模仿事物外在形象,同時反映事物的內在本質。模仿說理論源於西方,古之中國亦有相同觀點。

以萬物為靈,創新器以利民生,而擬形 器便是最具說服力之物證。隨著時光的消逝,社會歷史不斷向前,人類的思想意識一直在發生改變,擬形器受 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影響,內涵也在不斷變化,現將先秦分為史前、夏商、兩 週三個階段,對黃河流域擬形器的思想內涵進行具體分析。

夏商周的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史前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兩百萬年以前,我們的始祖便在東亞的遼闊土地上生存繁衍,但由於種種原因,目

前尚無直接的文字資料記錄他們的生活,唯有依據考古發掘的實物來幫助我們認識、理 解遠古文化,這必然存在很大困難。

從目前的史料、考古資料來看,原始人類智力低下, 對自然界充滿恐懼,又找不到出口,為抵禦外界的侵害,便虛構了許多神靈,認為這些 神靈可以保佑自己免受災難,原始的宗教信仰便慢慢形成。這些信仰又由於生產力的發 展,被刻畫在各種器物之上,以展示原始人類對他們的尊重,一些早期燦爛的藝術文化 就這樣產生,並被儲存了下來,為後人研究原始社會

文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大量資料表明,早期人類都會經歷被巫術控制的時代,它滲透生活、迷惑心智,對 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特別是原始藝術,目前許多原始藝術都己被證實與巫術 活動有關。藝術與巫術究竟誰先出現尚不確定,但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是毋庸置疑的。

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對客觀世界缺乏認識,改造能力有限,而自然現象變幻萬千, 充滿神秘的面紗,面對浩瀚未知的宇宙世界,人類便以巫術作為精神支柱幫助自己克服 恐懼。大地萬物皆為神靈所支配,如何與神靈溝通,讓神靈關照人類以解決生 存問題,是原始人類的最高信念。人類在以巫術為精神力量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的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原始藝術也由此產生,成為人類物質、精神生活的手段。

夏商周的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舊石器時代,人類以狩獵動物、採集植物為生,此時間段的原始藝術大都與狩獵、 生殖相關。新石器時期,農耕出現,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巨大改變,視野更為開闊,於 征服自然中瞭解自然,逐漸自強自信,此階段的原始藝術作品多與祖先、神權相關。

1975 年秦安縣寺嘴出土的人頭形器口紅陶瓶,瓶頸與頭部尺寸相近,胸部最 寬,腹部尺寸變小,整體似一位蘋果形身材少年,製作手法簡單,線條流暢,造型簡潔 質樸。從這件器物可知,此時的人類己逐漸適應宇宙萬物的種種變化,開始相信自身的 力量、能力,崇拜人類自身。以巫術的角度來看待原始器物,器物不僅僅用於日常使用, 更是人類溝通神靈保平安之物,他們相信精緻的器物會為其帶來具大的物質利益。

夏商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根據考古資料、歷史文獻,學術界一般認為中國出現最早的國家是夏代,最早發現 的是洛陽二里頭文化遺址,之後山西、陝西等相繼發現與該地文化型別相似的遺址,證 明夏代文明主要分佈在黃河中游地區。

公元前16世紀左右,湯滅夏建立商朝,隨後統 治中原地區長達5世紀,其遺址主要分佈在河南、陝西、山西等地,中原早期文明開始 慢慢發展至巔峰,特別是青銅文明。1973年臨 潼姜寨仰韶遺址發現黃銅殘片一塊表明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己經開始掌握鍊銅技術。

夏商周的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龍山文化時青銅器使用己非常普遍,夏朝時迅速發展,青銅器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多,商、 西周時期青銅製造技術至盛,青

銅器成為展示人類思想文化流變的新載體、生活重器, 黃河中游地區成為青銅文明的核心區域。

夏商時期的宗教信仰與史前時期的原始巫術有所不同,其在原始巫術的基礎上有所 發展。史前時期人類智力低下,對外界充滿恐懼,為了抵禦外界侵襲,開始相信神靈, 將一種形象奉為本族的保護神,並將能與保護神溝通之人稱為巫師。巫師不僅能與天地 萬靈交流溝通,還可驅邪、預言、卜卦、占夢,表達天命,為種族部落全天成員祈福。

由於廣大人民群眾對巫師深信不疑,巫師可輕易掌控他們的思想靈魂,之後慢慢發展成 為宗教職能的特權階級。夏商時,中國社會發展至奴隸社會,巫術、宗教氣息濃厚,尊 神重鬼,祭祀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巫師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 同時,國家權力與政府機構出現,巫師神教逐漸與廣大群眾利益分化,矛盾日益加深, 神權不再為普通人謀利,而是服務於王權,成為國家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政治、 藝術相互融合,共生共長。

夏是中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社會制度變革,中國社會迎來文明時代,社會意識 形態領域的宗教思想、道德觀念也在逐步發展、變化,以神話傳說形式流傳於後世。藝術品和藝術化的生活用品大都充滿宗教色彩,籠罩著巫術氣息, 以各種形式充當征服自然的法術、祭拜神靈的禮器。商代藝術不僅整體莊重、古樸、厚 實,且具備原始的獰厲之美,包含象徵意蘊,特別是裝飾藝術與造型藝術,材料主要是 青銅。商代青銅冶煉鑄造技術提高,但製作成本較高,無論是日常生活器物還是祭祀禮 器,多為王室用器,造型複雜、裝飾繁瑣。祭祀禮器除日常造型外,就是擬形器,原始 社會時人們就有動物崇拜的觀念,商時這種觀念與祭祀相結合,產生更多的人文含義。

夏商周的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目前出土的商代擬形器,造型母題以鴞為主,鴞在史前便是人類崇拜物件,商人敬佩它 威嚴兇猛、動作敏捷、戰鬥力強的動物性,對其頂禮膜拜,視為神鳥、戰鳥。婦好墓出 土的婦好鴞尊,鳥喙下部呈半圓狀,上部方面,喙尖尖銳,雙眼圓突,兩 耳似粗壯版的半圈回形紋,兩足粗壯,寬尾下垂與地面呈直角。

鴞冠裝飾鳥紋,頸部有 鹿紋,胸部兩側飾蟬紋,翅膀為長蛇形,與其他禮器一同出土且有共性,其造型裝飾並 不是出於審美需求,而是出於宗教祭祀目的將一個幻想中的世界刻畫在器物上,它象徵 著婦好將軍的崇高地位,訴說著婦好將軍無往不勝的傳奇故事

兩週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周氏族與夏氏族、商氏族同為古氏族,據《史記》載,夏、商、週三代始祖都是黃 帝的玄孫,周人先祖后稷名棄,其母姜原為帝嚳元妃,周後人一直居於姬水一帶,後遭 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襲,遷居渭河流域,被商王封為西伯。商王朝走向衰落的同時, 周氏族在西北地區逐漸興起,勢力不斷地壯大,周滅商後,西周成立初期,商人思想觀 唸對其仍有重要影響力,社會制度承襲商人舊制,思想上仍以巫術宗教作為控制手段,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周人也對這些文化制度進行適度調整,形成了完整的禮制系統。東 周開始,周王室衰微,中國古代社會進入了劇烈動盪的

時期,社會結構鉅變,禮崩樂壞,

個人的能力和社會價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

禮器又被稱作“彝器”。祭祀是溝通人、神,使 神靈賦予人間秩序,以保證人類利益,特別是統治階級利益。青銅器是貴族宗室內部族 長和作為天下“共主”的天子主持祭祀必備的禮器。

夏商周的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山西曲沃出土的鳥尊,長30。5釐米, 寬17。5釐米,高39釐米。鳳首回望,頭上高冠直立,圓眼彎眉,尾部為象鼻形回鉤。 周身裝飾羽毛紋,兩翅、雙腿裝飾捲雲紋,雞翼與器蓋間裝飾立羽紋,以雷紋襯地,尾 部裝飾羽翎紋。

細緻繁密的裝飾與寫實的造型、器物用途完美結合,顯現出一種威嚴之 感,同時西周的階級觀念也在其中顯現,反映了祭祀與宗廟的文化制度。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是著名的諸子百家爭鳴時期,周王朝統治衰落,人文思想以 井噴式發展,百花爭豔、萬紫千紅,舊有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逐漸失去中心,天命論 被徹底動搖,社會制度、思想形態等發生鉅變,是重要的歷史轉型期。

思想家紛紛地建 立自己的思想體系,研究人的本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如儒家的“仁政”、道家的“道 法自然”、墨家的“兼愛非攻”等,這些觀點都是以人的角度出發研究問題,一切以人為 本。這些思想觀念在藝術方面主要表現在青銅文化的衰落,青銅器由禮器變為生活用器, 進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著重滿足人的實際生活需要。

這段時間出土的擬形禮器特 別少,生活用器稍多一點。唐山賈各莊出土的獸首高足匜,高16。5釐 米,流作鳳首形,尖喙,頭頂有似鳳冠軸,可使喙開合,腹部圓滑,左右兩側有圓環, 腹下三蹄為器足,三腿細高,鳥背開匜口,尾部有一鴞首形環鏨似鳥尾。頸部有羽狀花 紋,器身左右刻羽毛紋,似展翅欲飛,造型手法與虎頭匜相似,不同的事鳥匜尺寸更小, 更加有可能用於日常生活中。

夏商周的擬形器的設計思想研究​

結語

雖然每個時期的思想文化都有一定的差異,但主題仍是“制器尚象”,不僅僅是外觀

的相像,更有內在的象徵特質,起初模仿自然是為造福所有人類,後成為統治者控制底 層人民的一種手段,但不可否認它是貫穿整個中國社會重要思想之一,至今仍有重要意 義,仍對現代設計有所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