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原創2010一枝花

桂林蔬菜基地,擔負著成渝市區居民蔬菜食用保障供應任務。

原創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水往低處流。

一條從寶鼎山下來的涪江水,把潼南境內大佛和桂林平坦的壩地居然一分為二,成為一道天然鴻溝。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壩地不能種植稻穀,桂林、新林,大佛三鄉鎮百姓,祖祖輩輩以種植蔬菜出售維持生計,政府率先將桂林、新林作為蔬菜種植生產基地,以供應成渝兩地城市居民。

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蔬菜基地發出通知,所有基地菜農種植蔬菜,停止使用化肥,停止使用農藥。

20世紀後期,基地發出文章開頭那個通知:不許用化肥種菜,不許用農藥進行蔬菜滅蟲等。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也想得出來,給菜農出大難題:

一萬五千餘畝蔬菜基地種植蔬菜的菜農無不為之震驚。

提高蔬菜種植質量,推行生態綠色天然無公害蔬菜,建立示範基地。

啥叫綠色無公害蔬菜?

用農民的語言簡單地說,一不許使用化學肥料種植蔬菜,二不許使用農藥殺滅禍害蔬菜的害蟲等。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基地領導說:這是給蔬菜種植“換血”。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建立綠色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搞種養業結合,發展良性迴圈農業模式,即養豬(牛)---沼氣--蔬菜和養雞--糞--蔬菜。在基地附近建立養豬(牛)雞養殖場場,實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解放後百多萬潼南人獲得新生充滿活力:窮則思變,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率先推動綠色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是社

會需求的必然,歷史賦予的責任。

50、60年代在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生豬養殖和蠶桑養殖都名列全國前茅;社會經濟發展缺乏電力,潼南人自力更生餓著肚皮修電站,讓涪江分流,修建一條40里長引水渠,終於建成三塊石水電站;70年代發展黃桃生產基地和浙江奉化黃桃基地並列,出口黃桃罐頭色卡超過美國名牌罐頭“臺爾蒙”獲獎;率先建立桂林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開了個好頭。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潼南人有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有克服各種困難的堅韌不拔精神,這就是革命先驅楊闇公的:“人生如馬掌鐵磨滅方休”和“三塊石”精神的勉勵。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綠色的,生態的,無公害蔬菜的規模種植生產,菜品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蔬菜銷往重慶主城區以及川中、川北、湖北等

40

多個大中城市。

3--5年努力奮鬥,經過重慶市農業環境監測部門監測認定,符合《重慶市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標準,蔬菜產品符合《重慶市無公害蔬菜質量標準》,1999年透過重慶市驗收,桂林蔬菜基地一舉成為我國第一個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2002年,透過重慶市無公害蔬菜認證,成為無公害蔬菜生產重點示範基地。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2006年,潼南又在太安鎮罐壩建立現代化綠色無公害的生態農業企業農龍公司,從事蔬菜種植,物流配送,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全產業鏈新型農業企業,2009年獲得重慶市無公害蔬菜認證。企業採用機耕、蔬菜嫁接、工廠化育苗、大棚培育、地膜種植、噴滴灌溉等農業現代先進技術,蔬菜品種達130多個,蔬菜產品銷售成渝,北京、廣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涪江、瓊江河畔種植的都是無公害蔬菜,綠了潼南城鄉。潼南成為綠色菜都。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送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名副其實的“六養宜居勝地”

以涪江河畔桂林、大佛、新林鎮基地和瓊江河畔的柏梓、太安鎮罐壩20平方公里的12個骨幹基地為核心,建設200平方公里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即100萬畝現代農業種植無公害優質蔬菜,年提供蔬菜產量達200多萬噸的規模生產種植已經形成。

無論是冰霜寒風無情摧殘中,涪、瓊兩江四岸都生產綠色菜品,王大官人假如生活在現代,65歲了於此頤養千年何樂而不為?又何須憂慮明月幾時才送你回老家贛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