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數故事|老師,你也跳槽了?

這是一篇關於時光的散文詩

對數故事|老師,你也跳槽了?

作者 | 懟君

實習編輯 | 暐聞

(本文大多屬虛構,如有雷同,真的是巧合)

頌老師要搬去大虹橋上班了。

說來感觸,時光倒流我們剛入行的十數年前。

那時,大虹橋還是一片荒地,不叫這個名字,郊區是這裡以及附近地塊的統稱。

第一次見她,是在kfs的一場活動上,她端坐在旁邊的旁邊,有時低頭碼字,有時推一推眼鏡。

我們倆中間空位的那位,應該還在路上,我們自然而然地聊了起來。

一頓寒暄,聊聊上海的食物,聊聊媒體裡那些老克勒的故事,

那時候她還沒有如此幹練,長長的頭髮,清秀的臉,特文藝。

這些年,她的面貌似乎沒怎麼變,氣質倒成熟了不少。

搬去大虹橋,也許是不少媒體人夢寐以求的輝煌時刻,

或許,還不止如此。

1

頌老師

上週國慶休假回來,開啟電腦慣性搜尋下地產的新聞,看到一篇稿子,一群房企在國慶混跡戈壁的故事。

頌老師徒步跑步都特別強,3年前,頌老師也曾踏上過這片黃沙地。

對數故事|老師,你也跳槽了?

戈壁灘火舞黃沙,乾燥欲裂,設施也沒有現在成熟。身材瘦小的她,跟著大部隊做長達近百公里的拉練,一度想暈眩,甚至熬不住了。當時頌老師在內的幾位業內大佬,整個旅途中互相照顧,互相鼓勵,最後不僅所有人都堅持下來了,而且每年這群小夥伴都會一起參加各種路段的戈壁行。

頌老師,畢業於名校的江蘇人,一早進入媒體領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這些年一直在上海執著於事業,成績不錯,口碑名聲俱佳。

3年後,戈壁上的兄弟成為了她的新老闆。

頌老師

頌老師在媒體的最後一程寫下的最後一句話。

是的,單打獨鬥久了,總想找一個組織融入,或想換種模式奮鬥,再次證明自己。

說起奮鬥,頌老師一向是拼命三娘。

她經常趕高鐵站最早或者最晚的那班火車,航空公司也刷成了鑽石卡,從傳統媒體記者做起到網站的負責人,每每都是她奔波的背影,和敲打鍵盤的聲音。

她是一個有信念感的人。似乎我們總能在各個場合,找到頌老師的身影,20多年的奮鬥歷程,填滿了頌老師的朋友圈。

下一站開始,頌老師的朋友圈或許就是這家企業的廣告了。

說起她的新東家,頌老師和他頗有淵源,相處20年,知根知底。數百億規模,每年雙位數增長,一些商業專案還挺有特色,前幾個月物業平臺也上市了,近些年來了很多明星高管,所以關注度和流量也大了許多。老闆也算是個爽快人,無論是開國元老,還是這幾年跳槽過去的職業經理人,他都給予還不錯的激勵,對頌老師來說,他是個值得託付的人,起碼目前來說是這樣子的。

“一個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按你胃,大虹橋,充滿機會,和一個值得打卡的地方。

你的勤奮和努力,即使不在當下的工作上發光,那也一定會在另一個地方,燦爛奪目。

2

說起媒體人轉型,鄺老師絕對是傳媒界在企業轉型的標杆型人物。

13、14年前,他還只是一個記者,在幾家老報社呆過。懟君那時候和他不熟,倒是覺得他的文章挺有才,總是揮揮灑灑寫對樓市,對經濟的看法,文字間夾雜著幾個古代哲學家、政治家的寓言,一會聊聊女性獨立,一會說說中產階級,嬉笑怒罵,好不有趣。我們幾個哥們常說,要是那個年代有公眾號,鄺老師的號絕對篇篇10萬+。

漸漸地,鄺老師和大佬們的專訪也越來越多,比如肉哥、比如馬總。

大家難以想象,當時馬老闆遠沒有如今高大上,公司上市還遇到阻礙,品牌還沒形成規模效應,急需一位對資本市場和品牌都極其瞭解的媒體人,解決上市危機。

而出身財經媒體的鄺老師,對品牌的獨特見解,對文字的嚴謹把握,打動了馬老闆。

對數故事|老師,你也跳槽了?

雖然,馬老闆當年給的抬頭不算高,估計待遇尚可,而且轉型的機會還是很難得。鄺老師一咬牙,便獨自南下,悉心打造品牌體系,從一篇稿子,一個管理辦法,細摳新聞報道每一句表述……從一家默默無聞的華南企業到超級流量型明星企業,鄺總陪著馬老闆走過近10年公司每一個高光時刻,也度過了黑天鵝等各種危機。

即使不少同行對他們家的品牌風格,比如海報的顏色,場館的圖案都頗有爭議,卻又忍不住要去學習他們的品牌管理。

鄺總是個風風火火,執行力極強的人,但又異常注重細節,以至於從那家企業出來的職業經理人都多多少少帶著莫名其妙的強迫症。在他的眼中,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哪怕凌晨三四點,哪怕是馬上立刻,他都能執行到位。他的成功之處在於,總能仔細揣摩和把握馬總每一句話中真正意圖,並在此基礎上發散,務求完成任務後還能帶給老闆驚喜。

有些人會說轉型代價太大了,而且是徹徹底底的角色改變,從媒體轉型又有誰做到如此邏輯清晰,快速深度融入企業,最終贏得了老闆的信任並創造更高的價值呢。

從一個總監到副總裁,如今分管核心業務板塊,這一切,卻又如此理所當然。

鄺總,集團的三號人物。

老同事談論起曾經的鄺老師,面部表情總是複雜地呢喃著:鄺總這麼牛,還會想起上海的一段往事嗎?

葡萄,吃不到的時候,都是酸的。

從鄺老師到鄺總

3

說到媒體人轉型,懟君認為最徹底最成功最有錢的,還是鍾睒睒。

也就是前段時間上市被譽為水中茅臺的農夫山泉的創始人。

對數故事|老師,你也跳槽了?

鍾睒睒,別看一副樸素外表,但是他是不折不扣的媒體人,曾經在《浙江日報》做過五年記者,又在《江南》雜誌社呆過。在1993年南下海南創業養生堂龜鱉丸,1996年創辦農夫山泉,這些品牌都是響噹噹的名片。“農夫山泉有點甜”、“大自然的搬運工”,這些slogan的成功並非偶然,懂得策劃營銷,把握輿論讓鍾睒睒化解了砒霜門、水質門一次次危機,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9月上市首日,鍾睒睒身價甚至一度超越兩位馬爸爸,成為中國最有錢的轉型媒體人。

媒體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有人說,媒體人總是想象力豐富,自由不羈,又浪漫詩意;也有人說,媒體人對真相的不懈追求,愛較真兒;也有人說,媒體人目光敏銳,善於策劃。

近幾年,出於轉型慾望,懟君身邊不少兄弟姐妹跳槽企業,他們或在行業裡打拼多年有一席之地的老炮兒,也有剛剛從業兩三年,刷下簡歷就走的小姑娘。

對媒體圈來說,圈外的世界很絢爛,他們看著許多從前與自己差不多的基層記者,搖身一變成公司中層、高層,年薪從數十萬到上百萬不等,這些x總們成了各種場合的座上賓,觥籌交錯,豪爽宴客。曾經的同行碰見,自然是分外羨慕,嫉妒恨倒也談不上,少不了捧殺幾句酸腐之言。

對數故事|老師,你也跳槽了?

而那些出圈的職業經理人們,又十分懷念媒體圈曾經的包容自由和尊重。

圈裡圈外

圍城中說過,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曾經被公關圍繞,老師前老師後的風光媒體人,一旦“上岸”後常常要面對公司各種嚴苛的考核,激烈的人事鬥爭,家族派系站隊,老闆朝令夕改,喜怒無常,這一切都讓他們緊張到失眠,有個姐們吐槽自己做夢都在想怎麼做月度例會的ppt。說到創作,就更別說什麼靈感創意和抱負了,有一句話,懟君很深刻——

職場又何嘗不是呢

這是“唯上論”嗎?難道他們不能勇敢些,影響和改變老闆嗎?

媒體人轉品牌人後要搞定的只有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老闆們嗎?

別說這些老闆們在刀口舔血幾十年有套固有思維模式,即使他們身邊的大秘小秘、家族人士和各路職業經理人,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對品牌提出質疑和挑剔。

媒體人剛來,首先要穩住,還要慢慢摸索他們的口味,讓上述人群先接受,再考慮C端的口味,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否則上來就遇神殺神,估計很快就被拍死在沙灘上。

這條路,有人出去,有人回來,如人飲水,冷暖自如。

但能夠在企業站穩腳跟,又掌握話語權的老師們,絕對不簡單,並不是吃吃喝喝,說兩句場面話就ok的,畢竟對於品牌公關而言,最難公關的就是自家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