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鑑賞:淺析國畫花鳥與陶瓷花鳥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造就了中國這個文化大國。中國畫起源古代, 文與畫在當初本是一個意思。我國素有書畫同源之說, 有人認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 是為書畫之先河。書畫是傳統的文化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它博大精深, 魅力無窮, 能使學習者在承轉起合、飄逸靈動的線條世界裡, 感知生命的律動軌跡, 實現自我的發現提升。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 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 所以稱為中國, 將中國的繪畫稱為“ 中國畫” , 簡稱為“ 國畫” 。國畫主要是以絹、宣紙和帛為載體來進行作畫。人們透過中國畫來表達對自然、社會、宗教、道德、哲學等各個方面的認知以及感情抒發。

書畫鑑賞:淺析國畫花鳥與陶瓷花鳥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畫畫分三科, 即“ 山水、人物、花鳥” 。這表面上似乎只是三個種類的分科, 其實有著更加深層次的關係。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 人與人的關係; 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 與人和諧相處。這就是對於藝術的哲學思考, 就是藝術的真諦。分三科是主流說法, 其實在古代還有許多種不同的說法。唐代的張彥遠覺得應當分為六門,在他的《歷代名畫記》中即有記載, 分別為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北宋的《宣和畫譜》中則分為十門, 即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鳥獸、花木、墨竹、果蔬。而南宋的鄧椿在《畫繼》中說國畫分八門, 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小景雜畫。元代有“ 畫家十三科” , 內容相當龐雜。

“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這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篇《關睢》的經典名句。品讀前半句, 一幅相對鳴叫的睢鳩, 在河洲上嬉戲的場景彷彿出現在眼前, 而後半句繼而會意出男女之間的戀慕之情。自古以來, 詩與畫就是分不開的,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花鳥詩並非是單指花鳥畫上所題寫的與花鳥有關的詞句, 而是指很多詩人以花以鳥為題材、物件所作的詩句。可以說, 花鳥詩遠早於花鳥畫, 先有詩中畫, 再有畫中詩。但花鳥詩從何時開始產生, 無從考究。在宋代, 趙希鵠的《洞天清錄? 古畫辨》中就有: “ 崔白多用古格, 作花鳥必先作圈線, 勁利如鐵絲, 填以眾採, 逼真。” 。 元代湯垕的《畫鑑? 唐畫》就有描繪花鳥畫的: “ 唐人花鳥, 邊鸞最為馳譽。大抵精於設色, 濃豔如生。”

書畫鑑賞:淺析國畫花鳥與陶瓷花鳥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物件的畫, 稱之為花鳥畫。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 工筆” 、“ 寫意” 、“ 兼工 ” 三種。工筆畫亦稱“ 細筆畫” , 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 與“ 寫意畫” 對稱。寫意畫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 縱筆揮灑, 墨彩飛揚, 用簡潔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寫意畫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 其中文人參與繪畫, 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寫意畫主張神似, 董其昌有論: “ 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 則無氣韻; 彩色異具, 則無筆法。” 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 “ 不求形似求生韻, 根據皆吾五指裁。”

兼工 指的是有筆法工整細緻的部分, 亦有較放縱寫意的部分, 用工、寫二種筆法來表現形象, 其中多見於花鳥畫、人物畫。清末的畫家任伯年是兼工 的代表畫家,是“ 海上畫派” 中的佼佼者, “ 海派四傑” 之一。其早年以工筆見長, “ 仿北宋人法, 純以焦墨鉤骨, 賦色肥厚, 近老蓮派。” 後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 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 筆墨趨於簡逸放縱, 設色明淨淡雅, 形成兼工 , 明快溫馨的格調, 開闢了花鳥畫的新天地, 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書畫鑑賞:淺析國畫花鳥與陶瓷花鳥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 從戰國到兩宋, 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 其使用“ 盡其精微” 的手段, 透過“ 取神得形, 以線立形, 以形達意” 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在工筆畫中, 不論是人物畫, 還是花鳥畫, 都力求於形似, “ 形” 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與水墨寫意畫不同, 工筆畫更多地關注“ 細節” , 注重寫實。極具代表的是唐代的工筆畫畫家邊鸞, 邊鸞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代表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 史記記載《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 邊鸞傳: “ 唐邊鸞,京兆人。攻丹青, 最長於花鳥折枝之妙, 古所未有。觀其下筆輕利, 善用色。窮羽毛之變態, 奮春華之芳麗。” 還有五代西蜀畫家黃荃, 與徐熙一起並稱“ 黃徐” , 即兩大畫派,“ 黃筌富貴, 徐熙野逸” 。黃荃把描摹人物形象的藝術原則“ 氣韻生動” 移用到了花鳥畫領域, 使“ 寫實” 的藝術技巧又推進了一大步。公元9 2 6 年西蜀在孟知祥統治時期設立宮廷畫院, 黃筌被授予“ 翰林待詔” , 主持畫院工作, 他為西蜀宮廷服務四十餘年, 曾多次奉命為宮殿、寺院創作許多幅壁畫, 同時他創作的畫卷, 也往往成為西蜀與其他政權交往的禮品。工筆花鳥畫流經歲月鴻途, 勃然卓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精於形象而意味橫生, 這是一幅優秀的中國工筆花鳥畫最基本的要點, 一幅優秀工筆花鳥畫的創作, 都是經歷了由外至內, 因物動情, 進而由內向外、寄情於物的思考醞釀過程。所呈現的是天趣與人的精神, 是奇造化而移精神, 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得, 是在不知不覺中把自然納入自我, 而自己又消融在景物之中, 創造的是無我之境。在現代, 工筆花鳥畫或有吸收裝飾畫法, 或有吸取西方明暗處理, 或有借用油畫水粉的色彩運用, 在技法範疇中呈現出多元的態勢, 而傳統始終被奉為至上的珍寶。在開放的思緒裡, 我們已可預見工筆花鳥畫一個極為寬廣的技法運用天地。

書畫鑑賞:淺析國畫花鳥與陶瓷花鳥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我在陶瓷上作畫, 主要還是畫的釉上工筆花鳥。中國是瓷器的故鄉, 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發明。“ 瓷器” 與“ 中國” 在英文中同為一詞, 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高階瓷器擁有遠高於一般瓷器的製作工藝難度, 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 。陶瓷裝飾手法有三種, 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 是從無釉到有釉, 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 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 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所謂釉上彩瓷就是在已經燒好的釉面上進行彩繪, 再二次入窯燒製, 其中包括有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釉上彩瓷歷史悠久, 早在北齊武平六年範粹墓就曾出土相當精美的白彩綠彩器, 可以說是釉上彩的萌芽, 其真正成熟的釉上彩是在唐代的長沙窯, 之後宋代的磁州窯繼承併發揚之前的技術, 創作出許多不朽的曠世傑作, 宋代磁州窯的紅綠彩繪是以紅、綠、黃等多種彩料, 在化妝白瓷上作畫,低溫復燒而成。器物上畫紅點綠, 以白相襯, 鮮豔明麗, 開創了多色彩裝飾之先河, 為明清兩代釉上彩繪裝飾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金至元代磁州窯紅綠彩開創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 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萬曆時期, 五彩瓷的製作達到了極高水準。明代五彩瓷的發展, 大致可劃分為三大階段: 洪武、永樂為初創期, 宣德至正德為發展期, 嘉靖、萬曆為成熟期。景德鎮窯在明代的發展可謂佔盡了優勢, 當時全國幾大著名的瓷窯, 均出現衰落的趨勢, 儘管還有不少地區在生產各類陶瓷, 但無論從產品的質量還是數量以及產品的多樣性方面, 均無法和景德鎮燒造的青花瓷、釉裡紅瓷及釉上彩繪瓷媲美。至明代中期, 景德鎮的瓷器幾乎佔據了當時全國的大多數市場。大量的需求, 極大地刺激了景德鎮陶瓷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景德鎮成為“ 天下窯器所聚” 的繁榮的瓷器生產中心。

中國花鳥畫在歷史源源不斷的發展變化中, 積澱著太多的繼承與精神核心, 花鳥瓷畫除其藝術價值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裝飾的作用, 由於許多花鳥瓷畫都有著吉祥的寓意,這也承載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