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引言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湖北武昌蛇山黃鵠磯頭,於三國時期所建,是當時用於軍事防衛的軍事樓,後來漸漸變成了遊宴必去的名勝。

黃鶴

樓的來源

關於黃鶴樓的名稱來源,一直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

“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第二種說法便與傳說相關,這一傳說有很多版本,

筆者便不在這一一列舉,只說幾個廣為人知的例子。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述異記》:

“荀瑰事母孝,好屬文及道術,潛棲卻粒,嘗東遊,憩江夏黃鵠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這是“荀瑰遇仙”的說法。

《報恩錄》中也載有:

“辛氏市酒山頭,有道士數詣飲,辛不索資。道士臨別,取橘皮畫鶴於壁,曰:‘客至,拍手引之,鶴當飛舞侑觴。’遂致富。逾十年,道士復至,取所佩鐵笛數弄,須臾,白雲自空中飛來,鶴亦不舞,道乘鶴去。辛氏即其地建樓日辛氏樓。”有傳言這位道士便是呂洞賓。

黃鶴樓的這些傳說大多與仙人騎鶴歸去有關,而鶴作為與道家密切相關的生物,所以黃鶴樓自北宋以來一直是道家聖地。

縱觀中國詩人吟詠黃鶴樓的詩歌,最為人所知的必然是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講的是故人離去,獨留自己的惜別之情。一句

“煙波江上使人愁”讓愁緒似乎夾雜了一絲朦朧之感,迷霧籠罩下的愁緒,似乎更加使人難過了。

似乎自此以後黃鶴樓在中國詩人的口

中便成

了送別友人的聖地,愁緒成了這些詩歌的基調。李白寫《江夏行》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杜牧寫《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黃鶴樓前春水闊,一杯還憶故人無。”

盧郢有《黃鶴樓》“柳暗西州供聘望,草芳南浦遍離情。登臨一晌須回首,看卻鄉心萬感生。”

這些詩歌都逃不過離愁別緒。是不是中國詩人筆下的黃鶴樓都是如此和離愁掛鉤呢?似乎也不盡然,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這首詩雖是送別,但心境卻十分坦然,似是兩位詩人瀟灑風流的道別,李白的《贈孟浩然》中也說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可見兩位心境如此開闊的詩人的道別也是十分灑脫的。

在這首詩中,

“黃鶴樓”似乎代指了孟浩然在此仙人飛昇的地方離去必然是十分愉快的,而去的地方是花繁景茂的揚州,李白目送他離去,船漸行漸遠,天空與江水連成一片。

悵然之情雖在其中,但更多的是一種灑脫之意。而縱觀西山朝時期越南使臣有關黃鶴樓的詩歌,相較於中國詩人的詩歌對於黃鶴樓外觀的描述更加豐富了,但是和中國詩歌一樣,愁緒似乎依然未少。

但這種愁緒似乎又與中國詩歌中的送別之愁不同。

如阮偍的《黃鶴樓》:騎鶴仙翁去不還,危樓終古白雲間。連霄華棟凌青鳧,麗日調甍瞰碧灣。江浪密會鸚鵡浦,村煙疎單鳳凰山。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鄉關愁思今仍在,滿眼煙濤一望間。詩前四句先是寫了黃鶴樓

“仙翁騎鶴”的傳說,再描述黃鶴樓的外觀和周圍的景象,但“危樓”、“碧灣”、“江浪密會的鸚鵡洲”或者是“疎單的村煙”還有“騎鶴一去不還的仙翁”都是在為最後的鄉愁作鋪墊。

“鄉愁”一句似乎才是全詩的主旨點題之要。

《登黃鶴樓》的記錄

類似的還有段浚的《登黃鶴樓四首其二》:

騎鶴仙翁去不還,飛樓高插碧雲寒。

寸根石棗靈常聚,半枕

黃梁夢

未閒。夏口遠帆穿碧落,潯場疎樹印晴閣。煙波淡蕩羈懷重,浮世悠悠一倚欄。

開頭一句似乎和阮偍的一樣,鑑於阮偍出使時間在段浚之後,所以不難看出阮偍是化用了段浚的《登黃鶴樓》。

段浚的這首詩不似阮偍的著重用景來襯托鄉愁,景似乎在他的詩中更多是輔助抒發自己內心的羈旅情懷,但是不變的依然是登臨黃鶴樓時湧現出的愁思。

而和段浚一起出使的潘輝益的《遊黃鶴樓》也是同樣用

“市城華麗圖非肖,煙水蒼茫客亦愁。真境滿前吟未竟,借題聊記此登樓。”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一句點出了鄉愁。

當時陪同使臣一同出遊的是兩湖總督畢狀元,查閱《清代職官年表》可以知道當時的兩湖總督為畢沅。

而段浚的《海翁詩集》也收錄了畢沅當時陪同使臣遊玩黃鶴樓所作下的詩歌《附兩湖總督畢狀元詩》:百尺飛樓逼紫蒼,雲濤檻外憑三光。眼看江海流今古,天許神仙歷伯王。玉笛梅花吹月白,金堤柳色隕霜黃。不如騎鶴鴻都去,手摺扶桑溯大荒。

我們可以看出,畢沅的這首詩整體讀來感覺和之前潘輝益或是段浚的詩歌十分不同,

無論是“紫蒼”、“雲濤”亦或是“金堤”等等,給人的感覺都是一種氣勢磅礴之感。

當然,使臣對於黃鶴樓的描寫也不全是思鄉之愁,也有如武輝瑨的《黃鶴樓二首》其二

“層樓髙佔鵠磯堤,鳳嶺龜山四望低。洲草綠會雲上下,江流白界地東西。”單純描繪黃鶴樓景色的。於乾隆五十六年出使的吳時任亦留下了《登黃鶴樓賦》和《舟中望黃鶴樓》兩首詩文,甚至更是附錄了黃鶴樓的對聯。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不論是中國詩人描繪的送別之愁,或是越南使臣心中的思鄉之愁,他們詩中的黃鶴樓都是那個佇立於鸚鵡洲畔的千古高樓,只不過登臨時寄予了不同的心緒,或悲傷,或豁達罷了。

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嶽陽,始建於公元

220

年前後,因北宋范仲淹一篇《岳陽樓記》而聞名天下。

它依洞庭而建,登臨便可以縱觀洞庭美景。

在范仲淹之前也有不少文人墨客描繪過岳陽樓如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這首詩描繪的景色極盡開闊,從樓上俯眺,洞庭美景盡覽,這首詩中沒有一句正面描寫樓的樣貌,

亦或

是樓的高度,但是對於開闊景色的描寫都在告訴我們岳陽樓的高大。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兩句更是將李白豁達的心境一覽無遺。但是不同的詩人,卻對岳陽樓有著不同的描繪,

如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這首詩寫於杜甫晚年,當時的他漂泊已久,而唐王朝經歷了安史之亂已是由盛轉衰,所以可知當時他的心境如何。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兩句寫得及其廣闊,但是這種廣闊中似乎也透露著唐王朝分崩離析的局面,而“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四句彷彿更加揭露了他當時孤獨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緒。可見,不同的詩人在不同的心境下登臨岳陽樓都會有不同的詩歌留下,如李商隱《岳陽樓》中“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寫得就是一種壯志未酬的不忿,而北宋詩人黃庭堅的《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其一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灩澦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寫得則是一種被赦還鄉的喜悅之情。相較於中國詩人寫岳陽樓的不同型別而言,西山朝使臣對於岳陽樓的描寫似乎都是以范仲淹為藍本而來,還有一位常客則是呂洞賓,元代馬致遠有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所以當越南使臣到了岳陽樓怎麼能不寫一寫呂洞賓呢。

如潘輝益的《岳陽樓曉望》,在開頭有小記

“樓在嶽州城,俯臨洞庭湖,閣上奉呂仙像,板屏刻範文正記文,憑高遠覽,天水一色,君扁二山,隱約波間。”

描繪了岳陽樓的大致景象與位置,而詩文寫道:

城頭高閣掛朝曛,極目湖光水接雲。

傳道呂仙三度醉,喜看範老一篇文。波會孤峙青螺見,風送飛帆錦蝶紛。

寄與

乾坤空閣際,汀蘭岸芷狎鷗群。詩中有提到

“喜看範老一篇文”,

可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當時越南也有流傳,而詩中也提到了呂洞賓三醉的傳說。

歷史趣談:古代詩人對黃鶴樓與岳陽樓的記載,區別在什麼地方?

和潘輝益一同出使的段浚也有《岳陽樓賦》一文,在文中他寫道與一道士酩酊大醉,最後得道成仙的幻境,不難想象這道士多為呂洞賓,而賦的最後他附了一首詩:洞庭水色入秋空,湖上危樓接遠穹。宇宙東南成滔決,雲濤今古自玲瓏。帆檣隱約青天外,島嶼模糊百味中。丹灶荒涼惡旅跡,醉吟遺像醒塵夢。

詩歌最後寫道“醉吟遺像醒塵夢”最後夢醒他依然於塵世之中,詩歌自帶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讓人不自覺隨詩人一起墜入這場不願醒來的夢中。

而阮偍的《登岳陽樓》寫道

“古剎隔山輬響斷,沙汀浮水雁聲孤。仙人秘跡歸帆遠,雲色波紋半有無。”也是一派神秘縹緲的景象。

結語

總的來說,可見,在當時使臣眼中嶽陽樓一直蒙著神仙縹緲的面紗,除了對范仲淹文賦的崇敬之心,還有對能登臨岳陽樓的無限喜悅自豪,而詩文中的仙蹟幻境則多半是當時道教在越南根深蒂固的影響。